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中大華文獎促跨地文學交流

時間:2019-02-01 03:18:00來源:大公報

  圖:眾嘉賓為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揭幕剪綵\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青年文學,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今年舉辦第七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簡稱:「華文獎」),以全球專上學院的全日制學生(研究生除外)為對象,獎掖華文創作和翻譯,促進跨地域文學交流。獎勵之外,本屆「華文獎」特設向本獎創獎評判余光中致敬環節,正在校內舉行「余光中教授藏品展」,展出余老手稿及其「華文獎」評改手札等,展期至五月三十一日。

  20載碩果纍纍創新風

  每三年一屆的「華文獎」自二○○○年舉辦以來廣獲好評,歷屆的決審評判均為當代文壇著名作家和學者,參賽者涵蓋內地、台灣與香港,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澳洲和加拿大等地院校,參賽作品全面呈現全球華文青年創作的整體面貌。

  本屆「華文獎」共分散文、短篇小說和文學翻譯三組,每組設冠、亞、季軍、一等優秀獎、二等優秀獎和鼓勵獎,合共七十八名,決審評判有短篇小說組的王安憶、駱以軍、黎紫書;散文組的陳芳明、陳平原、王良和;翻譯組的金聖華、彭鏡禧、單德興。

  「華文獎」籌備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大文學院暫代院長賴品超在本屆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華文獎』設立至今已是第七屆,歷時近二十載,着力推動華文創作,可以說累積了纍纍碩果,實屬難得。我們會秉承這份信念,促進各地學者、作家與學生的文化交流,恪守弘揚文學的理念,繼續為華文創作栽種樹苗,建設中華美好的文化森林。」

  「華文獎」榮譽顧問兼決審評判金聖華回顧二十年前創獎初期時說:「當年不似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參賽者投遞手寫稿給我們。現在雖然是網上投稿,但在這樣的大時代中,推動『華文獎』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成了一件逆水行舟的事。」

  往屆得主望薪火相傳

  開幕儀式後,「華文獎」歷屆大獎得主麥樹堅(第一屆散文組)、鄭政恆(第二屆散文組)、王樂儀(第五屆散文組)、梁莉姿(第六屆短篇小說組)即場分享參加體會和心得。在他們眼中,這個獎項指明了寫作之路,是一股促使堅持寫作的力量。

  麥樹堅認為,這個獎項有助於他在未來籌辦類似比賽時,會增加相應的經驗。鄭政恆補充說:「『華文獎』令一代又一代作者的文學夢得以薪火相傳。」王樂儀透露,自己曾是一名理工科學生,後轉入文學創作,現時主要的工作是歌詞寫作,視「華文獎」為其創作道路上的轉折點,「它令我可以在最徘徊的時刻,讓我關注內心和情感。」梁莉姿對於主辦方可以收篇幅如此長的小說作品感到開心,通過一眾專家學者的點評,如同一次和大師的文學傾談。

  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華雲生、前校長沈祖堯、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系主任鄧思穎,以及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籌備委員會主席何杏楓出席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書店文化活動廳舉行的開幕儀式。

  本屆「華文獎」由即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接受網上投稿,詳情可瀏覽網址:www.literary.arts.cuhk.edu.hk。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