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民族音樂 全新感受─專訪席強、姜瑩、丁曉逵\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徐小惠

時間:2018-09-24 03:16:49來源:大公報

  圖:席強(右)與姜瑩接受採訪介紹《玄奘西行》

  二十二日演出前,席強及姜瑩在後台接受了大公報記者專訪。

  是次《玄奘西行》是世界首部民族樂器樂劇,由姜瑩歷時兩年創作完成。以多媒體的介質,突破以往常規音樂的模式,呈現出全新的民族音樂視聽感受。

  老人藝術煥發新意

  傳統音樂曾經被稱為「老人藝術」,席強認為當前傳統民族音樂的受眾青黃不接,面臨傳承上的困難,對其的搶救與保護迫在眉睫。「傳承靠作品」,席強認為只有創作讓年輕人喜歡的作品,傳統音樂才能傳承下去。

  青年作曲家姜瑩此番擔當大任,作為一個八零後,她希望觀眾在欣賞音樂表演時「能像看美國大片一樣,發自內心的喜歡。因此我以一個年輕人的視覺,來進行傳統文化的創新。創新古老的文化藝術。」

  《玄奘西行》從籌備到最終成型用了兩年之久,其間遇到過各種困難。姜瑩認為困難首先來自對這種全新的音樂表演形式的創新方式。「器樂劇是要用樂器來講故事。與話劇的語言、歌劇的歌曲相比,器樂劇的音樂要抽象得多,很難用純音樂把故事講明白。」姜瑩講:「因此需要一個題材能把樂器都融入進去。」經過再三斟酌,她將題材範圍鎖定在絲綢之路上玄奘西行的故事。

  姜瑩介紹:「玄奘西行沿着絲綢之路沿線走過,作品中可以融入許多民族的文化。」席強說:「我們把絲綢之路上70%的樂器都展現出來,其中很多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還原複製了敦煌壁畫在舞台上,展現出巨大的視聽衝擊力。」

  空靈自然 原汁原味

  為了是次的音樂創作,二人與團隊曾兩次去新疆采風,深受當地少數民族音樂的啟發。他們去到牧區、雪山和沙漠,深入最原始偏僻的村落。他們曾去到伊犁的山林,夜宿簡陋氈房,沒有廁所,周圍是放養的氂牛群,最厚實的衣物和棉被都不能抵禦當地的嚴寒,「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中,我們聽到了最真實動人的十二木卡姆。」席強續說,他們將最原生態的音樂搬上舞台,請來新疆的藝術家,帶領觀眾感受自然空靈原汁原味的音樂。

  《玄奘西行》至今已在國內外演出超過五十場,是一部描述展現「一帶一路」沿線命運共同體的史詩劇。

  劇中以不忘初心,不懼千難萬險的「玄奘精神」,宣揚堅韌不拔、堅持實現自己理想的信念。同時,「這種超前意識的藝術創作,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席強認為,是次來到香港,「把內地最有民族代表性、最有創新精神的音樂帶來,讓香港同胞一樣感受到民族自豪。文藝作品應該承擔傳播文化的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玄奘西行》就是這樣一部劇作。」

  中央民族樂團笛子演奏家丁曉逵是次在《玄奘西行》中扮演青年玄奘。基於玄奘一角的人物特點和表演形式,丁曉逵表示其在接到角色後,「首先把頭髮剃了。因為中間『高昌』部分會有和台下觀眾互動環節,如果戴頭套一旦開膠就會很影響藝術效果。」此外他還學習了台詞、形體,以適應本次演出的風格。為了演好玄奘一角,丁曉逵事先做了大量的功課研究人物,他表示將着重表現玄奘的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

  劇中玄奘西行十六年,最後決定重返大唐,回國報效。丁曉逵向記者透露:「之前在英國演出結束後,有老先生特別感動地表示,他也背國離鄉多年,看完這劇後認為自己也應該重回祖國了。」

圖片:大公報記者徐小惠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