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現實和人性的挖掘與批判\王春林

時間:2020-09-07 04:23:16來源:大公報

  圖:莫言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文學創作方面的思考和努力

  中國作家莫言在201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擁有極重要意義和價值的文學史事件。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獲獎之後的莫言,到底能不能打破所謂的「諾獎魔咒」,能否頂住榮譽帶來的巨大壓力,不僅繼續自己的文學創作,而且還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思想藝術水準。一方面的情形是,獲獎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莫言的確沒有什麼作品發表,似乎的確陷入到了創作的「低谷」狀態。但在另一方面,實際的情形卻是,莫言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文學創作方面的思考和努力。這一點,只有在他的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問世後,方才得到了強有力的確證。

  我們注意到,在這部短篇小說集中,專門附有一個「本書作品創作年表」。由這個年表可見,其中的小說分別集中創作於三個不同的時期。一個是初稿於2012年5月,定稿於2017年8月。毫無疑問,倘若不是因為受到這年10月諾獎的影響,他的這三個短篇小說早就發表了。其中創作於2011年的《澡堂與紅床》,自然也可以被歸入到這個階段。再一個是2017年,《等待摩西》等四則短篇小說,均創作於這個時期。再有,就是剩下的四個短篇小說,它們全部創作於今年疫情期間。如此一種創作情形,再加上同時期完成的一些詩歌作品,以及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的戲曲劇本《錦衣》(其中還包括一篇帶有先鋒探索意味的詩體小說《餃子歌》),三者疊加在一起,充分證明所謂的「諾獎魔咒」其實並沒有對莫言構成多麼大的困擾。莫言以其堅韌強大的寫作意志,證明自己作為「文學王者」之一的創作實力。

  創作內斂節制

  具體到這部《晚熟的人》,其中共收入莫言近10年來的短篇小說作品12篇。或許與短篇小說這種文體形式的限制有關,與莫言早期作品那樣一種滔滔不絕、泥沙俱下、汪洋恣肆的創作風格相比較,這本《晚熟的人》顯得特別節制、內斂而沉靜。但從思想內涵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對現實和歷史的批判力度,抑或是對複雜人性世界的揭示深度,卻都絲毫未減。其中的一些篇什,甚至可以讓我們聯想到以短篇小說創作見長的魯迅先生。

  當中被作家拿來用作書名的《晚熟的人》,就在進行資本批判的同時,也對人性有着不無犀利的洞察和揭示。所謂「晚熟的人」,在小說中專指那位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裏如魚得水地巧妙利用「我」、也即作家莫言的文學資源而大發其橫財的鄰居蔣二。「幾十年前,蔣二腦子曾經出現過一點兒問題,村裏人都把他當傻瓜看待,但事實證明,他是村裏最精明的人。」

  蔣二的精明,主要表現在他極其巧妙地利用「我」獲獎的機會以各種手段斂財,不僅在「我」的舊居旁邊擺攤賣書,而且還兼營當地的各種土特產,甚至還煞有介事地舉辦了真正可謂是「聲勢浩大」的「高密東北鄉首屆滾地龍拳國際擂台賽」。以至於,即使是聲名遠播的「我」,也得對這個「晚熟的人」「刮目相看」大發感慨:「蔣兄,離上次見面不過五年,想不到您竟然成了大老闆,而且,文化水平好像也有了很大提高。」接下來,作家寫到,「我的話裏其實含有譏諷之意,因為我們一起上小學時,這個蔣天下,是以魯鈍著稱的,上學五年,勉強升到三年級,老師見了他就頭疼。」這樣一位簡直可以說是不學無術的「晚熟的人」,竟然可以風生水起地混成了老闆,所說明的,只能是當下這個時代的粗鄙與不合理。細細想來,「晚熟的人」的這種表述中,一種反諷譏刺意味的存在,是無法被否認的客觀事實。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夠讀明白一再出現於文本中的「晚熟」二字。「我陡然間又晚熟了一個量級,明白了這一切不過是一場戲,編劇和導演都是坐在我身邊這位晚熟透了的蔣天下蔣總。」唯其因為如此,等到小說即將結束,當「我」在深夜的電話裏獲悉蔣二的擂台和滾地龍展覽館被推土機摧毀的時候,才會意味深長地強調:「繼續晚熟吧」。

  延續幽默詼諧

  如同《晚熟的人》一樣具有深刻的現實與人性批判意味的,是那篇標題帶有鮮明戲謔色彩的《詩人金希普》。我們都知道,所謂金希普,毫無疑問是從俄國大詩人普希金那裏巧妙化用而來。小說中的這位金希普,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學騙子。他不僅在名片上赫然印着「普希金之後最偉大的詩人:金希普」這樣大言不慚的言辭,而且還在大庭廣眾的場合下自詡「截止目前,我已出版詩集58部,榮獲國際國內重要文學獎項108個,我現在是國內外38所著名學府的客座教授,去年我去美國訪問時,曾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林肯中心同台演講,受到了一萬一千多名聽眾的熱烈歡迎……」金希普行騙的具體罪狀之一,就是言之鑿鑿地許諾一定能給「我」表弟、筆名為寧賽葉的秋生謀到「電視台副台長」的職位。沒想到的是,錢花了一堆,事卻沒有辦成。到頭來的結果,竟然是寧賽葉的父親,即「我」姑父的一命嗚呼:「我不能說姑父是被金希普氣死的,但這件事毫無疑問是姑父心臟病發作的誘因之一。」儘管金希普後來一直口口聲聲強調自己不是騙子,強調自己「有一顆善良敏感的心」,但這一切自辯卻只能被看作是他的虛偽。能夠在簡短的文本篇幅內傳神地勾勒出金希普這樣一位文學騙子的形象,所說明的,正是莫言藝術表現能力的非同尋常。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還有《地主的眼神》這一篇。小說之所以被命名為「地主的眼神」,乃因為敘述者「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同名的作文。在其中,「我」曾經寫到:「……同志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看一看我們身邊的那些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們的眼睛,看一看他們的眼神……」在那個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地主孫敬賢因此而遭到批鬥的結果可想而知,但小說的用意卻更在於寫出孫敬賢人性世界構成的複雜程度。一方面,他地主成分的獲得,與他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炫耀心理緊密相關,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的他,卻也有着欺辱兒媳婦的卑劣行跡。以上幾方面結合在一起,莫言所寫出的,也就是一位人性構成相當複雜的地主形象了。

  雖然由於篇幅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對《晚熟的人》中的12篇小說作品逐一展開文本分析,但正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通過以上幾篇作品的解析,就不難發現,雖然有着諾獎的巨大壓力,但莫言卻依然能夠保持相當高的思想藝術水準。也因此,對作家此後的文學創作,我們理應一如既往地抱有極大的期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