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隨便翻翻「強迫症」\胡一峰

時間:2025-11-26 05:02:45來源:大公报

  我幾乎每天都要花一些時間閱讀報刊,說是「讀」,其實是翻翻。曾經的編輯生涯留給我的「大福利」是同行寄贈的報紙和雜誌,忙起來幾天顧不上翻看,就攢了厚厚一沓,需花去至少一個下午才能「讀」完。同事見我端坐桌前,把紙張翻得嘩嘩作響,很不理解:這能讀到什麼呢?我苦笑:或許得了翻翻「強迫症」吧。

  看到報紙雜誌摞在眼前,似乎必須翻一遍,心裏才踏實,即便翻完一無所獲,也像小學生抄完了作業,如釋重負。一刷手機就停不下來,彷彿最好的那個視頻一定是下一個,這可算信息時代給人的「強迫症」。見報刊必翻之,亦是「強迫症」,病根卻是在前信息時代種下的。

  翻書的好處,很多名人都談過。魯迅先生寫過一篇雜文,把「隨便翻翻」稱為「當作消閒的讀書」。隨便翻翻,有益於擴大知識面,增長見識,用魯迅的話來說,「一多翻,就有比較,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時代不一樣了,如今增長見識的更好辦法是瀏覽互聯網,網上信息之多、更迭之快,哪怕日報都是難望其項背的,更不用說月刊季刊了。

  不過,拿起報刊隨便翻翻,出現了一些新的益處。首先是填補「信息盲區」。不論網絡發布的還是報刊發表的信息,無疑都是篩過的。但互聯網用的「算法」這個篩子,網眼小而密,篩出來的東西幾乎只適合你一個人的口味,相比而言,報刊上的文章更泛一些,翻一翻,哪怕只找到一篇口味新鮮的,擇出來細讀慢品,也就不虛此「翻」了。再者,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最易以訛傳訛,尤其是AI插手之下,虛假信息的滋生池不斷擴大。登在報紙和雜誌上的,時效性固不如互聯網,準確性卻勝了一籌。隨便翻翻,與網上獲得的信息相印證,正合魯迅說的通過「比較」「醫治受騙」之意。如此,我的隨便翻翻「強迫症」也就不着急醫治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