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江南特有的鹹肉蒸黃鱔。
在江浙滬這片魚米之鄉,有句相當寫實的俗語──沒有一條黃鱔能活着游出這片地方:只因當地人實在太會做黃鱔美食了,從選材到刀工,從調味到火候,都蘊含着江南人代代相傳的水鄉智慧。黃鱔肉質細嫩鮮美,富含優質蛋白、鐵元素、維生素A與多種胺基酸,向來被視為滋補佳品,「水中人參」是也。
在眾多烹飪方法中,響油鱔糊堪稱一道經典。新鮮鱔魚去骨去刺後切成細絲,以大火快炒成糊狀,最後淋上滾燙熱油,油花落盤時「滋啦」一聲響脆,香氣立刻席捲整桌。甜香濃郁,舉箸便停不下來。若說響油鱔糊是味蕾的狂歡,那麼紅燒鱔段便是江南人醬香情懷的體現。鱔段經黃酒、醬油與冰糖慢火收汁,色澤紅亮、油潤晶透,嘗來黏唇生香,是典型本幫菜「濃油赤醬」的代表。只需一勺湯汁淋在白米飯上,就能讓人心滿意足。
若想體會江南農家菜的樸實與溫柔,鹹肉蒸鱔則是不容錯過的一味。鹹肉切片鋪底,鱔段置於其上,清蒸過程中鹹肉油脂釋出,滲入鱔肉纖維,使鮮味更添厚度。這道菜不需繁複調味,卻能吃出江南炊煙人家的踏實與歲月。對許多江浙人而言,黃鱔的美味甚至與清晨的一碗麵緊緊相連。蘇式麵館裏備受追捧的鱔絲麵,白湯清爽、紅湯醇厚,金黃鱔絲覆在細麵上,湯鮮滑口,鱔絲細嫩,晨霧般的江南氣息便在舌尖綻開。
黃鱔一旦游進江浙滬,命運似乎就注定了。這片土地以溫柔巧手和深厚底蘊,將黃鱔化作一盤盤香氣四溢的佳餚。江南人或許從未真正思考為何如此眷戀鱔味,但每當鍋中油聲作響、甜醬在湯汁裏慢慢收亮,那份根植於水鄉的飲食情感便已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