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伏牛山/老 饕\喬 苓

時間:2025-11-19 05:02:35來源:大公报

  汪曾祺先生曾寫過淮揚名菜之一的煮乾絲:「用小蝦米吊湯,投乾絲入鍋,下火腿絲、雞絲,煮至入味,即可上桌。」作家聶華苓和她的丈夫到北京,汪曾祺先生親自下廚給她配了幾個菜,其中有一大碗煮乾絲,聶華苓吃得淋漓盡致,「最後端起碗來把剩餘的湯汁都喝了」。

  美食是很多人的愛好,生活中若把剩餘的湯汁都喝了,一些地方俗語會說「饞嘴兒」,用前幾年的流行語是「吃貨」,用新近流行的熱詞則是「老饕」,相比於前兩者,「老饕」更指在貪吃之外追求精緻美味的食客。網絡上,有商家打出「老饕最愛」來吸引客流,也有人自稱「資深老饕」以標榜品味,「各位老饕」也正取代「老鐵們」成為美食主播帶貨時對鏡頭前潛在顧客的稱謂。

  蘇軾可能是最早自稱「老饕」的文學家,在其《老饕賦》中,他說烹調用的水要新鮮,炊器要潔淨,柴火也要燒得恰到好處;而吃肉只選小豬頸後部那一小塊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選霜凍前最肥美的螃蟹的兩隻大螯,這是「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南宋學者孫奕在筆記裏記載,蘇軾居常州時,一位朋友烹製的河豚味道極佳,準備讓他嘗嘗鮮,他對這道菜十分喜愛,說了句:「也值得一死!」吃了一道佳餚,說死了也值得,確實是一位愛吃的「老饕」。而不同於多數「老饕」的是,蘇軾自己還是個頂級大廚,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羹等都是他開發出來的「東坡菜系」名品。

  調查稱,能吃能喝是長壽老人普遍的特徵。民間也有一句諺語「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長有眉毫與耳毫被古人視為長壽的象徵,但它們還是比不上老來仍有一個好胃口。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蘇軾所說的「老饕」精神,於飯飽之後,「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