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待的時間久了,生活難免會沿着港鐵沿線鋪開,港鐵沿線不論是商場抑或是景點,都人潮洶湧,可不在港鐵沿線的地方,就如同遊戲地圖中籠罩迷霧之處,等待着探索。就算是對繁華的銅鑼灣來說,亦如此。
最刻板印象裏的銅鑼灣,是時代廣場、希慎廣場、崇光百貨這些地標性的零售商場,崇光百貨與希慎廣場夾着的那條軒尼詩道十字路口,永遠人滿為患,連帶着街角的店舖,都成為了街景的一部分。從希慎廣場往利園商場走,人就不那麼多了,但也有不少特色樓上店舖,共同構成了豐儉由人的購物天堂。可如果再沿着利園山道前行,走到禮頓道,繁雜的購物天堂轉眼就被拋在腦後,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歲月痕跡與生活氣息。禮頓道上,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舊式大廈間向東穿行一段時間,就可以在右手邊看到一處中式牌坊與西式歷史建築的結合,這裏便是有着近百年歷史的保良局大樓,現在也被開闢為保良局歷史博物館,講述着香港百年的善意。如果跟着禮頓道繼續前行一段,就可以在一處街角看到一間裝修風格仍停留在上世紀的麵包店,昏暗的燈光、嘈雜的環境,阻擋不了排成長龍的隊伍,透過人群縫隙往裏望去,仍然能看到麵包店後的工場,不斷新鮮出爐的麵包從陳舊的焗爐中取出,放在同樣老舊的置物架上。再往前行,經過遠近聞名的聖保祿學校群後不久,視野會豁然開朗,簇新的醫院大樓與新古典風格的宏偉教堂立在大片的綠地中,與周圍的擁擠格格不入,也有種脫俗的美感。
如這樣的街區,香港還有不少,撥開迷霧,走入舊區,歲月無法掩蓋的獨特魅力,就會展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