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里/獨處\葉歌

時間:2025-09-12 05:02:23來源:大公报

  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在英國大學工作的心理學家Netta Weinstein對社交隔離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深表憂慮。然而之後的調查發現事情並不像她想的那麼糟糕。

  孤獨帶來的心理問題並沒有急劇增加,老年人和青少年反而從疫情期間的獨處中獲得了樂趣,只有中年人似乎最難適應「孤獨」。後續研究還證明,正因為獨處常被社會賦予負面意義,不少人才對此望而生畏。如果我們對獨處的狀態加以正面詮釋,孤身一人就不會顯得那麼可怕。

  主流價值觀推崇熱鬧、忙碌、紅火,似乎人氣高才是最佳生存狀態。但Weinstein和其他科學家發現,獨處能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沉浸式體驗當下,也更能和大自然發生共鳴。而且,並非只有內向者才能享受獨處之樂。內向或外向性格者都能從獨處中找到樂趣,其中個性自立、不易被外界干擾者最善於享受獨處。

  Weinstein小時候全家顛沛流離,從一個國家搬到另一個國家,本人曾深受「文化衝擊」之苦,常覺得和周圍同學格格不入。但這種經歷也培養了她凡事求諸於己的堅韌和享受獨處的能力。她還建議,如果我們能多費點心,有意識地創造獨處機會、營造特殊氛圍,效果會更好。比如,有人不但特地在繁忙的日程中留白,而且還設計了點燃蠟燭等儀式,讓獨處時光顯得更溫馨、美好。

  這些建議聽來都很有道理,但自由選擇獨處和強制被迫獨處顯然不是一回事。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狀態首先就是一種奢侈,更別提在社交媒體鋪天蓋地、無孔不入,短視頻稱霸天下的現實語境中,能有意識自我戒斷網癮有多難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