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聞港食/豆腐煮菠菜\蕭欣浩

時間:2025-08-11 05:02:25來源:大公报

  到日本草津參加食學研討會,分享自己對香港飲食非遺的研究,同場學者一同討論,內地的非遺於系統上的異同之處。有外國學者提問,為何香港飲食非遺的製作技藝,有來自內地北方的水餃,也有源於西方的奶茶。我回答,這兩個例子正好說明,香港飲食文化具有中西包容的特性,而且歷史源頭也有不同。

  會議晚宴,由校方餐旅學系,提供以在地食材烹調的料理,炸蝦、飯糰、沙律、飯麵,同吃同聊近況和學術問題。同場有現烤薄餅,上添芝士與碎豆腐,味道融入得十分好。豆腐入饌,常雜其他食材同煮,清代《清稗類鈔》「煮菠菜」一條,就用上豆腐,文說:「菠菜加醬水、豆腐煮之,不加筍尖、香蕈。」豆腐配菠菜,現有作涼拌,或滾湯熱食,煮或加蛋,或加麵豉。麵豉和豆醬,也有相似的性質。

  明代《山居本草》談「椿芽」,也有提到豆腐,言:「俗名『香椿』,芽嫩辛香,葉大便苦,多食動風。不宜與豬肉、熱麵頻食。同豆腐炒茹極佳。」椿芽現代可作涼拌或油炸,也會用於炒蛋、炒飯。古時椿芽用於炒豆腐,現在仍可見。

  同屬明代的《古今醫統大全》,談珍珠的藥用方法,比較特別,詳言:「豆腐內蒸過,鐵臼內搗末研用。有用火煅,非其製也。一說入目,貴乎生用。」珍珠末現代作為中藥,古時製法是先釀入豆腐蒸過,再搗磨成末。文中提到,珍珠末不用火燒,生用最好,具明目、養顏的功效,現代要用,還得依中醫開的處方。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