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食 色/吃下伊佐木\判 答

時間:2025-08-07 05:02:09來源:大公报

  論及日本刺身食材,伊佐木(isaki)怕是很多人最後認識的那個。光聽名字就帶着生人勿近的距離感,像人名、像地名,唯獨不像魚名。可吃下之後又會眼前一亮,彷彿遇到一位謙謙君子,低調卻難掩芳澤,被潮汐反覆打磨後,自有其獨特輪廓。

  作為鱸形目石鱸科下的品種,牠在中文裏還被稱作三線磯鱸、三線雞魚。在日本的分布很廣,從新潟到九州南岸,很多沿海地區都能覓得牠的身影,其中九州最出名,因為寒暖流交匯激盪,伊佐木在此間練就一身銀藍鱗光,背鰭展開後形似雞冠。四季皆有,但最佳賞味期還是夏天,牠為產卵積累出大量脂肪,口感要比平時肥美好多倍。等產卵期過去,就是一段老饕們避之不及的「消瘦期」,再然後到了寒冬臘月,脂肪再次變得肥厚,所以如果趕不及夏天去吃,冬天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年的伊佐木,因為容易發生酸敗不好保存,錯過了很多「走紅」的風口。如今隨着保鮮和運輸技術升級,「海之尤物」終於重見天日,被更多人認識喜歡。牠的脂肪含量低於一般的青背魚,卻比很多白身魚高,夏季最高可達百分之十二,簡直是刺身的「天選之子」。切開後魚肉呈櫻花粉,紋理細膩,入口初時就能感覺到曼妙的油花迸開,似海水清冽甘甜,細膩的魚肉遊走在唇齒間,毫無腥氣羈絆。而這脂肪又非油膩堆積,而是用純粹的鮮美一層層蕩漾開來,肉質滑韌間帶着糯感,既不寡淡消瘦,也不會豐盈到讓人望而卻步。

  除了刺身,鹽燒也是功夫了得。僅以鹽敷魚身,炭火燒炙,高溫逼出油脂,化作最經典的焦脆;又能鎖住汁水,皮下魚肉雪白柔嫩,香氣直衝鼻腔。趁熱吃,一股暖鮮湧來,帶着風土記憶和回甘的底蘊,給了牠縱橫料理界的底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