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年輕人跟我抱怨:「為什麼我寫了幾千字的文章,老師還是說我沒有在寫故事呢?我不是已經詳細寫了一遍我在鄉下遇到的人和事嗎?」這位年輕人的老師沒有好好解釋評價的理由,而當我讀畢那篇文章,我只能說:我認同,那不是故事。
那麼,年輕人寫的幾千字是什麼來呢?那是一篇好好描寫了鄉下風光的文章,寫得簡潔而雅緻,只可惜,稱不上一個故事。為什麼?容許我換一個例子說明。
舉例,我寫道:「我是青蛙。」這是故事嗎?這當然不是一個故事,而是直接地描寫了「我」是什麼來的。那麼,如果我寫:「我是一隻在月光下隨着微風跳躍到湖面之上輕輕歌唱,伴着蟲鳴和蟬聲,優雅地尋找着自由與夢想的青蛙」,這又是不是故事呢?當然不是,這只是又一次的描寫,不過多了一點細節。
於是,我們明白,哪怕是精煉的文字,字數再多,也不一定構成故事。相反,只要結構恰當,簡單數隻字,也可以構成一個故事,至少是一個故事的基本。例如,我寫道:「我曾經是王子,如今是一隻青蛙。」這便成了《青蛙王子》的故事。
「我是青蛙」是描寫,「我曾經是王子,如今是一隻青蛙」是故事,分別在於「從王子到青蛙」是一次角色的轉變。我們之前提到「故事,觸動情感」,而角色的轉變是其中一種觸動情感的方法。
無論是「從不懂得半點籃球規則,到成為了運動員的紅髮少年」、「從孤獨自卑,變成學會與人溝通,並終得美人歸的宅男」,還是「從缺乏人生方向、慘遭上司欺凌,最終卻成為獨當一面的女強人」,這些故事,都叫人感動,因為我們目睹了角色的轉變、成長。
又說,「我曾經是王子,如今是一隻青蛙」是一則故事,而更完整的故事,可以是「我曾經是王子,如今是一隻青蛙。現在,我又變回王子。」這是有關角色轉變的起跌,我們找機會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