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盃雖然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熱度可有增無減,不管是伊比利亞半島的美貌、還是鬥牛士軍團的神勇,誰不想近距離去跟它說說話?用自己的腳踏遍萬千道路,跟愛人共赴海明威筆下的「私奔之城」,最好還有美食為伴,把味蕾上盛開的花包裹在地中海的陽光裏,再朝前探探頭,就會有新的故事發生。
在每一個跳動音符裏都會出現的Churros,就是孕育故事最好的溫床。它出現在西班牙的各個地方,從街頭到巷尾,從餐廳到路邊攤,就算無法匹敵火腿和海鮮飯的名氣,也有資本經久不衰,征服幾乎所有遠道而來的人們。畢竟,一日三餐容量有限,隨性的甜品卻可以無限續加,在人類共識的「兩個胃」裏,總有一方天地,要留給糖分和多巴胺攜手起舞。
Churros譯名叫吉事果,很多中國人把它戲稱為「西班牙油條」。幾條金黃的魔法棒插在敞口的小吃袋裏,方便程度堪比香港街頭的魚蛋。不誇張地說,確實沒什麼稱呼比這還要貼切了。據說,是明朝時期的葡萄牙人,將中國油條的做法帶回了伊比利亞半島,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因地制宜把鹹口變成了甜口,抻拉麵團的製作方式也被改良成了更西式的擠麵法。從味道上講,閉上眼睛來一口,簡直會驚嘆油條他鄉遇故知。不同是形狀更細長,蓬鬆程度弱化,經過高溫油炸極度酥脆,趁熱蘸上巧克力醬或鮮奶油,絕對是熱情明媚的加油站。據說在更早時候,牧羊人因為季節不同要遷徙和放牧,方便又好吃的吉事果就成了首選;而到了現代,這個血液裏有一半是屬於綠茵場的國家,依舊要跟着力挺的球隊東征西討,手拿一份「魔法棒」,邊吃邊看就成了主流。對他們而言,大概奔跑就是宿命吧,好在還有Churros陪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