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扎寺行記\胡一峰

時間:2024-07-19 04:03:16來源:大公报

  在西藏期間,扎寺的一位年輕導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扎寺是當地人對扎什倫布寺的簡稱。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位於日喀則尼色日山下,建於明代,創建者是宗喀巴的弟子根敦朱巴。

  我進寺時已是下午,參觀的人不多,從寺門望進去,延綿的廟堂沐浴在高原透亮的陽光中,肅靜而不失生氣。講解的藏族導遊領着我們順着遊覽路線,從左路沿着古舊的僧舍緩行而上,就着路邊的景致漫談。

  原來,眼前枝葉如冠的百年古樹名為互葉醉魚草,又名燈芯樹:僧人用乾枯的枝條做燈芯。導遊特意說寺中只折枯枝,取護生之意。又說此樹之葉魚吃了會醉,但她不知確否,原因是藏族人不吃魚,順勢介紹了這一民族習俗。

  在導遊指引下,我們穿行在隨地勢蜿蜒起伏的宮牆之間,參觀了強巴佛殿、歷代班禪靈塔殿直至雄偉的錯欽大殿,領略了世界最大的鍍金銅佛像之莊嚴法相,了解了每座大殿興建之始末,以及九世班禪和十世班禪愛國弘法的故事,導遊把對藏地歷史文化以及藏傳佛教的體悟融入講解之中。

  講到殿中古蹟之保護,她說,文化若不傳承就成了無生命之物,一座佛寺如無僧人生活,也就沒有了文化氣息。此言甚確,一切文化都是生活的精釀。文化的生命力源於此,感染力也由此生發。若文化只為展示而存在,甚或淪為商業表演,便失去了它的真正價值。介紹壁畫中的佛教教義時,她又現身說法道,她所誠心侍奉之佛就是家中二老,如果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存感恩之心,不踐善待之行,信仰云云無從說起。言語真摯,令人動容。

  參觀結束,回望扎寺,夕陽漸遠,各色人等進進出出,着僧服的喇嘛,一身藏袍的藏民,穿着時尚的年輕人,民族的、歷史的文化交匯一處,川流不息,潤心啟智。

  (進藏記之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