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掃 墓\葉 歌

時間:2024-05-06 04:03:16來源:大公报

  四月底一個陰天,和父親一起回老家蘇州掃墓,上次去還是疫前的二○一九年。

  曾祖父母、祖父母分葬在蘇州鳳凰山和皇冠山兩處。公墓管理嚴格,紙錢只能在大門外定點燒化,火種不能上山,車不能進大門。皇冠山公墓較「高檔」。門口蓮花池裏有觀音像和錦鯉,旁邊有小小的基督教堂,中西合璧,信仰共存。墓地依山而築,綠樹成蔭。不過山上墓碑層疊,平地上也開發出墓穴,有「人滿為患」之虞。鳳凰山公墓較老舊,門外的路也不太好,狹窄顛簸。年深日久,標識不清,爬了一百八十級台階,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曾祖父母的墓穴。此時雲開日出,陽光燦爛。下山看到河裏白鵝游動,對岸一群白羊走過,旁邊蹦蹦跳跳的還有一隻牧羊犬,一派田園風光。

  按照慣例,掃墓完畢和蘇州親戚聚餐吃飯。這次去了個私房菜館,老式蘇幫菜做得口味不俗。除了名聞遐邇的松鼠鱖魚、清炒蝦仁、醬汁肉,還有父親小時吃過的「白什盤」(即葷什錦,加蹄筋、春筍、木耳等),「五件子」(一隻鴨,一塊風肉,一隻豬肚,一隻雞和鴿蛋燉煮五、六個小時,似乎是「佛跳牆」的理念)。這次還吃到了「扁蒲」,就是瓠瓜或蒲瓜,和西葫蘆類似,但口感更柔嫩。蘇州做法是扁蒲切片,和小蝦乾「開陽」同煮,也可將扁蒲中間掏空塞肉。

  祖父在世時,父親和他的弟、妹一年聚餐兩次,小年夜和掃墓時,如今只剩掃墓一次了。慎終追遠之外,親人團聚可能才是掃墓的終極要義。我們這一代四海為家,掃墓的禮俗日後恐怕難以為繼,唯願親情長留心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