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郭海(小圖)表示,推動「藍綠灰基建」有助緩解香港熱島效應。
【大公報訊】記者郭如佳報道:受全球暖化及城市化影響,香港高溫日數屢創新高。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郭海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研究,揭示「藍綠灰基建」(GBGI)在全球不同地區的降溫成效,發現在香港,公園、綠化天台和高爾夫球場降溫效果明顯,為決策者採取措施減低城市熱量提供參考依據。
團隊研究審視世界各地不同種類基礎設施對城市降溫的作用及效果,聚焦三大基建類別,合稱GBGI。其包括涵蓋天然樹木、草地和灌木叢等植被元素的「綠色基建」,涵蓋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水基特徵的「藍色基建」,以及涵蓋人造綠化牆壁、建築物外牆和天台,涉及工程結構的「灰色基建」。
研究發現,GBGI對降低城市熱量的效果因地區和城市而異。以全球來說,綠色和藍色基建對降溫非常有效;而亞洲城市的灰色基建,尤其是天台花園和涼棚,對城市降溫效果最為顯著。另外,街道樹的降溫表現尤其出色,故團隊建議可考慮在街道上種植更多樹木。
公園及綠化天台降溫效能顯著
是次研究亦揭示多項GBGI基建對緩解中國不同地區和城市熱島效應的效果,效果最為顯著的包括園林、濕地、綠化牆和滯留池,可分別降溫達10℃、9.27℃、8℃和7℃。而在香港,公園、綠化天台和高爾夫球場,可分別降溫4.9℃、4.9℃和4.2℃,對紓緩城市過熱問題尤為重要。
郭海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獨特,海洋、河流、濕地和水塘星羅棋布,植被覆蓋佔土地面積70%,GBGI類型獨一無二。且他指出,特區政府亦積極在新發展區推動GBGI建設,並樂於在新建項目中採用綠色建築設計,「這些具前瞻性的計劃展現出香港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彈性城市的決心」。
研究團隊提出九階段框架來實施GBGI,包括持份者參與、可行性研究、設計,以及政策的制定、實施、監測、評估、優化和複製應用。
郭海指出,該框架將為完善GBGI的實施提供戰略性路線,但各地在實施前應根據當地環境和需求進行規劃。他以亞洲為例,指急速的城市化和文化偏好,令城市在實施GBGI時,優先考慮提供社區綠色空間,推廣保育生物多樣性、改善空氣質素和紓緩城市熱島效應等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