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難辨雌雄/巧借盛名 魚目混珠

時間:2024-05-19 04:03:23來源:大公报

  盛產「外籍院士」的,不只歐洲自然科學院一家,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多所機構亦呈井噴狀。去年年底,一位「90後教授當選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多份通稿對烏克蘭國家工程院(AINU)的介紹稱其「擁有160多位院士及130多名通訊院士,以及50多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以色列、中國等國的外籍院士」。然而,該院網站上外籍院士一列僅有86人,且均為英文拼寫的中文人名,絕大部分人名與近年國內宣傳稿件相對應。

  AINU官網還聲稱,自1998年起,該機構加入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聯盟(CAETS)。但在CAETS現有的33所成員機構中,並未發現AINU。與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名稱相似的烏克蘭工程院(EAU),亦聲稱其37位外籍院士中18位來自中國。上述兩家以烏克蘭為名的組織在中文名稱上與烏克蘭最高科學自治組織烏克蘭國家科學院(NAS)多有相近。

  此外,近年來也有多位國人聲稱當選俄羅斯工程院(RAE)和俄羅斯自然科學院(RANS)外籍院院士,而這兩家組織的中文名稱也與俄羅斯聯邦最高學術機構俄羅斯科學院(PAH)相近。

  另外,名稱上的相近使大眾以至學者都難以分辨一家組織的學術權威和口碑,其中最典型的是歐洲科學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其名稱與歐盟的官方顧問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也常譯為歐洲科學院)相近。2022年,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網頁上就發表了一篇文章質疑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性質,提醒學人留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