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文日常/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米哈

時間:2024-05-03 04:03:13來源:大公报

  成長過程中,有不少教我們孝順父母的提醒,例如父親節、母親節、二十四孝、童謠兒歌,等等。有說,這證明了孝順父母是道德教化的文明,又有說,孝順父母應該出自於人性的本能。若然我說,孝順父母是「文明的本能」,這又是否可以說得明白呢?

  早於先秦時期,人們便在詩作中透露珍惜父母的感情。舉例,《詩經.小雅.蓼莪》寫道:「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說到作者回想起父母為了生養自己而受盡了辛勞,不禁悲從中來。

  想起父母的恩,何以悲呢?悲在父母去世了,作者再沒有盡孝的機會,故此沉痛備極。清代學者方玉潤評此詩,曰:「此詩為千古孝思絕作,盡人能識。」

  因為養育恩情,所以孝順父母。這樣聽來,沒有什麼問題,更是道德教化的邏輯,卻有人疑問:這是否為一種亞當.斯密式的思考?

  或許,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蘇菲.德.格羅奇(Sophie de Grouchy)的觀點。她認為,人類從呱呱落地起,「注定要緊密依賴他人」,而我們從而知道「自己能夠活着,應該歸功於他人」,例如父母。

  這豈不是回到「因為養育恩情,所以孝順父母」的因果嗎?且慢。德.格羅奇的意思是:當我們明白到自己的存活與周遭他人有關,人便建立了「連結和依附」的概念,以及有了「同情」的心理,同情於他人給予的愛,也同情於他人經歷的苦。

  換言之,我們不是因為得到了父母的好處所以孝順,而是因為父母的養育,產生了愛,愛讓我們與父母同情同感,我們同感於父母對我們的照顧,於是產生了想要照顧父母的情。

  我喜歡德.格羅奇的觀點,因為這樣的立場,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因為養育恩情,所以孝順父母」不是功利的計算,而是情與愛的邏輯,也是人類的根本,故我稱之謂「文明的本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