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薯條的「全球之旅」\胡一峰

時間:2024-04-29 04:03:03來源:大公报

  前幾日看到一則報道,紐約有的餐館僱用了「遠程店員」。這些店員身在菲律賓,通過餐館內的屏幕為顧客服務。顧客進店後,在屏幕上和遠程店員發起視頻會議完成點單。然後,遠程店員把顧客的需求發給後廚,後廚再為顧客準備餐食。紐約的餐館之所以不遠萬里僱用菲律賓人,是因為那裏的工資水平比紐約低許多。而這位遠程店員的薪水雖比紐約低許多,卻比菲律賓當地高不少,當然,前提是他得有語言和文化儲備才能適用這份工作。

  全球化的時代,產業鏈條早已分布在世界各地。在萬有相聯之後,連買份薯條,都可以成為「全球事件」。一個紐約食客或許只是「我要份薯條」的小訂單到菲律賓繞一大圈再回到紐約的廚房,看起來有些滑稽,卻反映了科技對生活的改變,各種生產要素正以新的方式找到效益更高的組合。

  其實,在屏幕上自助點餐的無店員餐館此前就有出現。現在,北京的許多餐館都可以使用小程序點單。在做外賣的餐館,遠程點單後到店自取也被廣為使用。不過,與真人服務相比,自助服務顯然還不夠貼心,尤其是中餐的個性化較強,點單機器人可以懂得微辣或免辣、加不加香菜,對於食客的特殊口味需求卻很難完全理解,加上一些老年人對智能操作不熟練,遠程店員的出現好比在真人服務和全智能點餐之間鋪設了一個緩坡,幫助我們舒適地完成向智能時代的過渡。

  不過,即便到了智能化程度極高的社會,技術替代完全實現,人類對真人同類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恐怕仍然不會消失。哪怕只是隔着屏幕與同類「面談」,比起接受人工智能無微不至的服務來,也更令人開心。反過來說,如果某天我們對於身邊全是人工智能安之若素,甚至不再習慣和人相處,智能化又一個轉折點便將來臨。彼時的人類大概也成為真正的新人類了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