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井蛙共振\蓬 山

時間:2024-04-12 04:03:12來源:大公报

  與「信息繭房」「孤島效應」「數字鴻溝」等相聯繫的,是「井蛙共振」。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曲士不可以語於道。「井蛙」,當然不是個好詞。

  多年前,人們津津樂道於互聯網抹平了各種壁壘,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平,諸如「網絡衝浪」「信息高速公路」之類的詞彙,就映射着人們策馬奔騰般的豪情與好奇。但隨着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信息過載的疲憊也隨之而來。

  此時,網絡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的Big Brother一樣,深刻注視你,窺探你的內心。通過越來越智能化的算法推薦,精準推送「投餵」,讓許多人都沉浸於偏食、偏聽、偏信「過濾氣泡」中。有源源不斷的悅耳之聲,誰還耐煩聽那些「刺耳」的東西?對胃口的東西取之不盡,誰還想去嘗試其他味道?「繭房」和「孤島」便形成了。

  互聯網原本想啟迪一些井底之蛙不要再繼續坐井觀天,能夠看看井口之外的世界。然而,井底之蛙卻借助網絡,找到了更多的同類,彼此打氣鼓勁,相互支持肯定,觀念和意識愈加板結凝固,愈加偏激極端,共同提高着聒噪聲量,根本不願意去了解井口之外的東西,反而讓井口更加狹窄。這就是「井蛙共振」,將噪音放大、擴散,具有了越來越強的破壞性力量。

  因此,一些極度反智、偏狹的論調,卻能不斷炒作。動輒要起訴某個作家、打倒某個企業、抹黑某個群體,而且圍攻理性討論,在「共振」中膨脹着存在感和成就感,陷入惡性循環。箇中還有某些偽裝的「井蛙」煽風點火,收割流量。

  潛移默化中,不少人由最初被動地接受推送、篩選,逐漸形成了自我主動過濾、屏蔽。對此,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三省吾身,拓寬見識視野,提高思辨性思維,保留一條「破繭之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