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園/「的地得警察」\蓬山

時間:2023-11-30 04:03:14來源:大公报

  近日,海南大學的海報,將諾獎得主屠呦呦的名字誤為「屠喲喲」。前些天,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將學生到校「報到」印成了「報道」,也引發不小爭議。至於廈門大學看板上的「莘莘學子」錯成「悻悻學子」,意思更是大相徑庭。

  以前常說,提筆忘字。而今,不少人除了偶爾在請假條、申請書簽個名字,難得提幾次筆,忘字就更不稀奇了。

  內地網上有個群體,叫作「的地得警察」,筆者也曾湊熱鬧參與過一陣。其實,這支「警隊」只是一批「文字潔癖」強迫症患者發起的群組。「執法」對象就是錯別字,起初是從有代表性的「的、地、得」三字開始,進而咬其他文,嚼別的字。

  比如「吃得很多」與「吃的很多」就要計較一番,前者剛經過一番饕餮惡戰,後者有時只是描述食物很富足。而很多人將「戴帽子」與「帶帽子」亂用,雖然聯繫上下文語境,也可能不致誤會,但「的地得警察」看了,就是如芒在背。

  相當一部分人覺得這是小題大做,且振振有詞,認為即便有錯,只要不影響交流,就無所謂。甚至,錯的人多了,還可能集體施壓,賦予新的讀音或釋義。這逐漸形成了一種群體錯誤共識。譬如,不少網絡劇、自媒體,用「無時無刻都在想你」表達相思。這就是極拙劣的錯誤。正確的是「無時無刻不在想你」,以雙重否定在突出強調。無時無刻想,也就是沒時間想,豈非拋之腦後?

  不客氣地說,在網絡上,能夠把一句話完整清晰表達清楚的人,都變得稀缺。各種低級失誤的錯別字,早已從網絡倒灌進現實生活。大學頻發的錯字笑料,就是明證。對語言的創新,應有包容心。但文字的典雅與基本規範,絕非吹毛求疵。這往往是社會文明秩序的一個特殊縮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