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我和二十多名香港中學生北上西安,遊覽秦始皇陵博物館。近二十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廳,展示着豐富多彩的兵馬俑坑發掘現場,坑內出土的高大的秦兵馬俑群令人震撼:長方形的軍陣,上千個「武士俑」作為前鋒,表情神勇、目光堅毅,神態卻絕不雷同;側翼的「衛隊俑」以及上百匹整肅嚴密的「馬俑」栩栩如生。學生們在驚嘆中「咔嚓咔嚓」摁下快門,把這寶貴的見聞留在青春的相冊裏。
忽然,一個聲音傳來:「想不到,歷史書上那麼薄的一頁紙甚至是幾行字,在這裏見到,卻是如此宏大。老師,我們讀書求學,於『書』而言,究竟是越來越厚還是越來越薄呢?」宋同學將問題拋來時,一臉的認真。我明白他的意思─在路途中,選讀物理和化學科、成績優異的他,曾這樣與大家分享學習心得:「我們的課本,很多時候講了很多現象、舉了很多例子,而本質上就是要我們掌握各種公式,也就是所謂的規律。所以,書只有越讀越薄,學業才會越來越好。」不過現在,他又有些困惑了。
讀書,求學,行路,見聞──我們在用腳步和生命拓展着「書」的範疇。從紙質的書,到歷史的書、人生的書、社會的書,倘若你用心地熱愛和品讀,每一「頁」,都是時光的依存、世代的變遷,豐富着精神的源泉、拓展着生命的外延,其間掩藏無數的故事、無數的悲歡,有着浪花淘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着曉風殘月、燭影搖紅的浪漫,更有欄杆拍遍、大漠孤煙的悵惋。
厚薄之間,是書本,更是歷史;是宇宙,更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