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漂遊記/「逆向過年」\杜 若

時間:2023-01-24 04:24:52來源:大公报

  在深圳的一年多工作學習生活,伴隨着數個搬回香港住處的行李箱,暫時告一段落了。本應回家過年的我,想着「逆向過年」,與父母一同來香港過年。

  跟深圳日新月異的大工地景象不同,一年多未見的香港從關口來看,並未有絲毫變化,除了通關的人不似往日那麼多,從通關到交通,一切與往日並無分別,「風景舊曾諳」。

  匆匆放下行李,我與父母在年三十,一同來到香港故宮博物館。朱紅色的外牆映襯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幾個大字,現代化的建築與古樸典雅的展品相映成趣,「少而精」的藏品恰好符合一個上午的腳程,已經年邁的父母也不會逛得過於吃力。兩件「大吉」葫蘆掛屏與年三十的氛圍格外相稱。儘管沒有為春節做過多的特殊布展,可這座建築、這些展品中流露出的濃濃中華文化氛圍,與春節時的吃團年飯、太平清醮時的搶包山等,共同組成香港的文化符號。離開香港故宮時,有一家四口主動提出幫我們在香港故宮標誌前合影,或許也是想在這個難忘的春節,替我們留下難忘的團圓印記。

  與物理上與民俗上的風俗不同,春節這個文化意蘊或許更深刻地烙印在中國人的內核中,團圓也更明晰地寫在每個中國人的DNA中。不論是在春節前預約滿員的落馬洲口岸,還是在年廿九、年三十人頭湧湧的街市,或是搶購一空的春運車票,都是「團圓」在文化中的生動體現。對我而言,一家在港團圓,也將是難忘的生活體驗。

  一天緊張的行程後,踏上回家的港鐵已是傍晚,天氣也已有些微涼。雖然已經一年未見,可以往每次回家路上會經過的住在碼頭的拾荒阿叔卻不見了蹤影,希望他早已與家人團年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