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漂遊記/人工與智能\杜 若

時間:2022-11-22 04:24:51來源:大公报

  與同事午餐閒聊的時候,同事提起,飯堂的午餐經常上菜不夠快,如果有人工智能廚師可以自動炒菜上菜就好了。

  事實上,人工智能的炒菜機器早就有了,但在餐飲行業中,打着自動炒菜機名號的餐飲店舖,卻似乎生意平平。人們貌似還是更能夠接受大廚們在廚房一道道炒製的菜餚。可是在越來越多的連鎖餐廳,大廚們似乎只是「面子」,由人工智能編程,大規模機械批量化生產的預製菜們,才是這「裏子」。

  而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工與智能的關係,也越來越像這面子與裏子的關係。

  這兩年,因為工作,我每年都會有一天在騰訊濱海大廈辦公。相對於去年面對高級寫字樓、人工智能辦公系統的驚嘆,今年同樣是在精緻的辦公樓辦公,卻多了點唏噓。

  走進辦公樓,去年熟悉的面孔,今年卻大相徑庭,迎接的面孔已然與以往不同。「去年對接的整個商務團隊都被優化了。」在電梯裏,騰訊的同事小聲對我說。「優化」,多麼溫柔卻又殘酷的詞彙。午餐時,路過餐廳旁的部門,竟然見到整片的空位。再問起同事,同事幽幽地來了一句「聽說這片區域,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也被優化了。」

  科技企業深耕人工智能,有許多工作已經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只是與人對接的工作仍然需要員工來完成。

  騰訊的飯堂仍然大排長龍,中午的健身樓層甚至要等候入場,晚上工作完成後,確認工作成果的合影仍然人潮湧動,似乎在顯示着他們的人力依舊充足。無數優秀的年輕人仍然聚集在這個為他們帶來財富的大廈裏,似乎在用「內卷」,與同事,也與人工智能競爭。

  智能給人類帶來速度,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只有人工才能做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