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不急之事\胡一峰

時間:2022-07-18 04:24:21來源:大公报

  歐陽修寫過一部《歸田錄》,「賣油翁」的故事就出於此。朱牟說這本書「雜記戲笑不急之事」。其實,「不急之事」最受文學家青睞。孫犁談寫作經驗時說:「最好是多記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多寫人不經心的小事,避去人所共知的大事」。這裏的「小事」大概也屬於不急之事吧。

  小事寫好了,叫人感到親切,格外耐讀。拿歷史讀物來說,征伐疆場,血流飄杵的故事,確實抓人眼球,但讀多就乏了。湯餅的滋味,服容的代變,文士的雅癖,反倒叫人捨不下。寫文章取材於不急之事的道理,用在文風上就轉為「平中見奇」的本事,也就是蘇軾向侄兒傳授為文之道時說的,「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

  這話若再推而廣之,又不止於文事。「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出自《舌尖上的中國》的這句解說詞,已成被濫用的梗,但說得是很有道理的。在港片《食神》裏,真正考驗廚藝的是一碗蛋炒飯,於平常中見功力,每粒米都裹着雞蛋才算最高境界。

  汪曾祺的文字是平淡而滋味厚長的。他寫王世襄到友人家去吃飯,帶了一捆葱,親自下廚,做了一道「悶葱」,被大家一搶而空。這道菜的烹飪之法,王世襄曾經公布,步驟可不簡單,讓人想起王熙鳳給劉姥姥講解「茄鯗」的做法。可見,寫透不急之事裏的滋味,或把平常的日子過出滋味,都需要格外的修為。

  電影《人生大事》最近上映。片中,與死人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殯葬師老莫說,除死之外,人生無大事。死是一場與自然的約定,是天下最急之事,也是一樁難事。勘破此節,就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兒。李鴻章的臨終詩劈頭便是「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要做視死如歸的英雄,功夫必要下在平常。古人說,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