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從「女先生」說開去\胡一峰

時間:2021-03-01 04:25:11來源:大公報

  女性可以稱「先生」嗎?最近網上有一番爭論。贊成者說,這是約定俗成,無可厚非。也是,近代以來許多有成就的女性被稱為先生。再往早了說,說書唱曲的女藝人也有稱先生的。但反對者說,這是男權強勢心理作怪。也沒錯。至少在有文字的歷史上,男權長期處於強勢,有成就或者說被文字記錄為有成就的多為男性。一部二十四史,有名有姓的女人,好壞都算上,滄海一粟而言已。因之,「先生」和男性綁定乃至於被其獨佔,成了客觀事實。有位思想家說過,學習一種語言,就是了解一種價值觀。一個字、一個詞都是一部文化史、一種價值觀。「女先生」裏有「男強權」絕非捕風捉影。

  類似例子又不止「女先生」。先說個文雅的,提到別人女兒,用「女公子」。「公子」是男的,冠以「女」字,不倫不類嘛。再舉個民間的。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以「伯伯」作為對年長女性的尊稱,若照實呼為「阿姨」,反會被認為敬意不足。「女伯伯」和「女先生」屬同一性質。為何表尊敬就得化女為男,老頭卻從沒有稱為「婆婆」的待遇。性別意義上的語言暴力,不是昭然若揭嗎?

  由此又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專業術語或網絡語言在公共空間的濫用,是否也是語言暴力的表現呢?電視節目或網絡視頻的發言者,嘴裏不斷蹦出叫人似懂非懂的專業術語。本是一件極普通的事,我們「凡人」的語言完全可以交流,何必要搞得神乎其神呢?還有的,為追求時髦或表示新潮,大用網絡語言。有時作為文辭點綴,為了語言生動,或也無可厚非。但有的公共服務文告裏也如此使用,對疏離於網絡的群體和老年人不夠友好;對於正在學習語言的兒童來說,恐也弊大於利。語言既為交流工具,除非用作藝術創作之素材,故弄玄虛毫無必要,還是約定俗成、曉暢平實為好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