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教科書式」求知\胡一峰

時間:2021-02-24 04:25:21來源:大公報

  「教科書」現在有了新的特定用法。作為一個首碼,「教科書式」被用來形容規範的操作。比如,「教科書式表演」指近乎完美的表演。這個詞在二○一八年還被《咬文嚼字》公布為十大流行語之一。教科書也被作為老套、陳舊的代名詞,「不要拿教科書上的東西糊弄人」,就是這個意思。兩種比方都沒錯。教科書裏寫的本就是公認的知識,而得到公認的,一般又都是「老套」的,那些新穎甚至異端的東西,大多未獲公認,也自然不會寫進教科書,等到它們被教科書接納,又必然已不再新奇。這大概是無法解開的「教科書悖論」吧。

  教科書還有一個特點在網絡時代值得重視。教科書的知識是體系化的。任何一門學科的教科書,必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介紹這門科學的源起和發展,核心概念的產生與演變,以及主要概念、觀點之間的邏輯關係。通讀一本教科書,不見得能掌握一門學科之精微,卻可打下學問之基礎。所謂觸類旁通,這也正是得益於此。

  這一點在當下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為今天的知識獲取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現在我們的許多知識都是從網上「搜」來的。看到不明白的新名詞,上網一搜,便知端的。這方式高效快捷,卻很難幫助我們構建知識的體系。習慣於這種方式之後,我們所能獲得是一堆知識的碎片。一塊碎瓷,固然也有其可欣賞的美,但即便手握一堆碎瓷,也無法拿它盛水裝飯。同樣,知識碎片可以如瓷片般把玩,滿足某種趣味,但破碎的知識缺乏強大的承載力,很難令知識擁有者形成觀察世界和探究問題的思維框架。而這個思維框架正是我們遭遇陌生場景或遇到陌生問題時自主尋找答案的必要的法寶。

  因此,在這個看似知識豐富而觸手可得的環境中,我們可能依然需要讀一讀平淡無奇的教科書,也更需要「教科書式」的知識獲取方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