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十八彎/賀歲檔浮華背後\關 爾

時間:2021-02-23 04:25:31來源:大公報

  經歷了一年來疫情下的沉寂之後,內地電影市場在賀歲檔迎來「報復性觀影」熱潮,票房收入突破八十億元,同時創造了全球單一市場最高單日票房等多項紀錄。這一方面體現了內地防疫抗疫的卓越成果,另一方面也凸顯出中國電影市場的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

  不過,市場繁榮背後並非沒有隱憂。領跑賀歲檔的兩部電影中,《唐探3》因笑點惡俗、槽點過多而飽受詬病,而《你好,李煥英》的大賣某種程度上靠的是同行的襯托和主角的觀眾緣,仔細斟酌不過是個拉長版的小品而已。

  說起來,內地觀眾對賀歲檔的最初認識,應該追溯至一九九七年出品的《甲方乙方》。自此,賀歲片江湖風雲驟起,各家電影公司看到巨大的利潤空間和民眾歲末消費的熱情,紛紛製作賀歲電影,利用宣傳手段引發觀影熱潮,爭相創造票房神話。

  這種現象雖然促進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壯大,但同時也暴露了文化消費的畸形單一。一方面,「票房至上」的指揮棒,讓一些曾經具有人文情懷的導演失去淡定心態,放棄電影理想,轉身投入到「媚俗媚錢、取悅觀眾」的隊伍裏。另一方面,影片文化內涵呈現空殼化特點,古裝魔幻題材有氾濫之虞,有質感的現實題材電影卻成為稀缺產品,有些大片熱衷於追求視覺奢華,罔顧劇情空洞、人物單薄等等硬傷。再一方面,各大院線徹底追求利潤化,電影的排片率、排片時段被資本牢牢操控,一些電影見不到屬於它的觀眾,一些觀眾也看不到他們想看的電影。

  凡事務本,本立而道生。賀歲電影不應導向「娛樂至死」的消費文化,不戒除浮躁心態與過度功利化的動機,假日的市場刺激就不過是療效短暫的「強心針」而已。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電影產業應該考慮的不是創造了多少票房新高,而在於今後能否促進產業與文化和諧共生。倘若缺乏內在的文化驅動力,那麼,電影產業與文化價值終將同床異夢、背道而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