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赭紅沁的奧秘\李英豪

時間:2020-12-04 04:24:33來源:大公報

  傳世的中國白玉,首重溫潤堅結,白如截肪(最好像羊脂),潔淨無瑕,是為「石之美者」。高古玉器,除了注重玉質和相隔的年代,最令「古玉迷」深感興趣和着迷的一環,就是其天然色沁。例如附圖,是西漢初年第二代南越王趙眛墓(位於廣州象崗風化的石英砂岩區)出土的其中一件玉劍首。劍首即「標首」,圓形,有紋飾,是鑲在劍柄頂端;背面當中有個圓圈溝,大小與筒形的劍柄一樣,劍柄頂端就插進溝裏;圓槽是用一種薄壁管鑽慢慢地鑽出來的。劍首玉質上佳,黃中透青,器體厚碩;正面紋飾中央刻一菱花紋,以四朵雲渦紋相繞,外飾突起渦紋,邊緣有一斜向突棱;底的中間有二小斜孔,外飾勾連雲紋。

  南越王墓出土的四種劍飾,皆多有天然的赭紅沁,分布位置和面積各不同,活像色彩瑰麗奪目的藝術品,配合獨特的紋飾,更吸引人。有人誤以為那些是「硃砂沁」,因為漢代王室、諸侯、貴族等十分注重殯葬儀式,必以美玉隨葬;除了以水銀封墓,以及灑大量石灰吸濕防腐外,墓中會放很多硃砂,因為迷信可辟邪。有些人卻妄言是「血沁」,謂赤紅色沁是由於屍血的浸蝕造成(故古稱「血玉」和「屍古」),甚至指隨葬的利劍沾血(生前殺傷人)太多導致,實屬沒有科學根據的無稽之談。人死去後,入葬時體血怎會再保持鮮紅色呢?劍上縱使沾有血跡,凝結和氧化後,早已變成咖啡渣色或褐黑色;更何況在土層下經歷了逾二千年。另有人說那是「老土大紅」的色沁。須知「老土大紅」是「土沁」中的表表者;隨葬的玉器皆位於堅實的棺內,並非直接與四周土壤緊密接觸,受土沁的機會和影響較少。「老土大紅」的「土古」,大多埋於紅土層地區,與土層含天然酸化鐵也有關係。廣州象崗卻屬風化的石英砂岩區,而隨葬的幾把「玉具劍」俱為漢初精鑄的鐵劍,劍身和劍鞘皆用鐵作料,長期受水侵地熱所蒸,酸化(南土較偏向酸性)的鐵質就隨水銀、石灰與硃砂等逐漸地滲進玉的分子結構間,產生自然的質變,形成這些艷麗的赭紅沁,主要乃鐵質的化學作用引致,應屬一種「鐵沁」。

  現今坊間所見,大多屬假沁。明代已有人以傳世玉器人工染色。古法用虹光草加腦砂為染料,或以紅木屑煨玉,使之易變紅色。現代更用化學染劑和焗爐造色。

逢周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