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重陽時節\輕 羽

時間:2020-10-26 04:24:08來源:大公報

  中國人是注重道德倫常的民族,這從日常生活可見一斑。古時有春秋二祭,不論是朝廷祭天,還是民間祭祖,都會按時舉行。現代社會雖然不復古禮,但身為中國人仍然十分看重孝悌,全年分別有兩個紀念節日與思親有關。

  慚愧說來,我對上一代的印象和關係都不太清晰。父親於二次大戰前在香港出世,從沒對我提及祖輩的事情。偶爾聽母親說過,我父親年幼時已經父母雙亡,他雖有一些兄弟,但各自成長,沒有親密往來。因此,我從不知爺爺奶奶是誰,甚至連他們的名字亦不知曉。小時候,我從沒有拜祭先人的經驗。那邊廂母親的家庭,我只記得外婆曾經一度從廣州來港居住,後來不知怎地又回廣州,晚年在內地去世。為此,我亦沒有見到外婆最後一面,更莫論向她拜祭。

  我父親已去世多年。三年前岳父病逝,乃是我最近期的喪親經驗。醫院彌留、靈堂出殯、遺體火化、墳場撒灰。若要在香港入土為安實在太過奢侈,安排綠色殯葬更符合現代社會的環保概念。

  也不記得從何時開始,我家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每年重陽節拜祭我父親,清明節則拜祭岳父。後者「置身」在港島柴灣歌連臣角,而我太太娘家喜愛遵循習俗,故此清明節前後幾天之內,必定闔家前往拜祭。每次都人多擠迫,好不辛苦。我母親卻不一定要在重陽節當天拜祭,只需在農曆九月份之內完事便可,那便不用與其他人一起蜂擁而至。父親「置身」在新界屯門的道觀之內,其實平日的環境恬靜,古雅清幽。只是十多年來亦有不少變化,骨灰龕場的樓房越建越多,顯示逝者要找「容身之所」亦越見困難。

  重陽節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日子,讓我們好好記住先人的愛與栽培。

逢周一、二、三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