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冷知識裏有熱情/胡一峰

時間:2020-08-07 04:24:25來源:大公報

  在生活中,熱天不比冷天舒服,尤其是悶熱的桑拿天,身上像塗了層漿糊,更讓人體燥心煩。老家有句俗話「好漢不掙六月鈿」。鈿者,銅鈿也,鈔票也。六月是陰曆,正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怕熱,有錢也不去掙了。這句話竟流傳在一分利也要掙的浙江,足見熱天之無聊與無奈。

  但在日常語言中,「熱」卻比「冷」更體現出某種善意。好心人又稱「熱心人」、「熱心腸」,鼓掌總要「熱烈」,待客需要「熱情」,歡迎尤要「熱烈」;而冷呢,經常與壞聯在一起,冷笑、冷眼、冷遇、冷槍、冷言冷語,最巧妙的莫過「熱臉貼了冷屁股」,一冷一熱,善惡立現。

  據說,生物曾滅絕於冰川期。我猜,或是這個緣故,生物體對冷種下了極度恐懼,由此成為基因記憶。還有一種可能,人活的時候喘熱氣,死亡燈滅則變得冷硬,冷既是死的後果之一,那麼,對「冷」的討厭,其實是對死的畏懼吧。

  不過,這幾年有一種「冷」頗受歡迎。「冷知識」之「冷」也。冷知識懂得多,在知識分享或答問類網站上,是很長臉的事兒。冷知識的崛起,也正與互聯網的發達密不可分。網絡把遠處的東西拉到眼前,又把眼前的東西放大無限。於是,我們的視野變大了,了解世界的心思不斷被勾起來。況且,互聯網還是知識的採掘場,只要你肯挖,得到的東西似乎無窮無盡。

  知乎上專門有「冷知識」的話題,跟帖無數,其中一條是「為什麼一隻蚊子要咬很多個包而不是盯着一個地方吸血」,這條冷知識吸引了很多人去看。不過,知道了這個知識點,不論對於防止蚊子叮,還是止住蚊子包的癢癢,都沒什麼實際用處。其實,冷知識大都沒什麼「用處」。而有意思的是,在網絡包圍的生活裏,一切沒用的知識變得有用了。因為求知本身成了一種趣味,我們無需再拿知識兌換別的趣味。冷知識裏有求知熱,這也是文明的進步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