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朝趨欲出飛鳥上/李英豪

時間:2020-05-22 04:24:19來源:大公報

  我們重遊古絲綢之路,感覺最壯麗的,當然是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藝術,雖然經過千百年風沙不斷地侵蝕,但仍線描清晰,色彩斑斕;反映十六國後期、北魏、西魏、唐代等時代的各階層生活、宗教、娛樂和社會狀況等不同層面,對現今研究古代河西的歷史、經濟、民族和文化等極具價值,可見那時的藝術吸收了印度(古天竺)、波斯,以至希臘之長,融合一起。古絲綢之路,不但使中西方文化交流,而且進行雙邊或多邊貿易,互惠互利,達至共贏。

  數十年來,使我仍印象猶深的,還有甘肅嘉峪關魏晉壁畫墓。古墓數以百計,位於市東北約二十公里外新城戈壁灘上;大多數是一磚一畫,也有大幅壁畫,共計六百多幅,題材除了農桑、伎樂、庖廚、林園、出行和狩獵等之外,個人最感興趣的是所繪的駿馬。像附圖,就是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壁畫《牧馬圖》。那時牧養野馬,日夕訓練,除了供日常乘輿和狩獵等用途外,也作為競快或騎射比賽等體育活動。一九七二至七三年間,嘉峪關出土的磚畫中,其一繪獵人驅馬彎弓向左奔馳,追逐一隻中箭仍逃跑的鹿;其二繪一女騎手策一匹飛奔的駿馬,返身急射,而一隻野兔頸部中箭逃遁。二者和附圖的筆調、畫法、用色、馬兒邁開大步的形態相近,如出一轍;風格皆粗獷樸實,線條簡練豪放,較多用赭石和紅色,明快古拙,栩栩如生。敦煌莫高窟也繪有騎射較量的壁畫;例如北周時繪須達拿太子向善覺國王的女兒求婚,應約比試策馬和射箭,以七面鐵鼓為靶,是當時比賽真實而生動的寫照。一些古籍也有零星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騎技、馬術、馬車競快等活動。

  古代甘肅一帶,本來大多是黃河的河曲馬;自漢武帝時引入胡人大宛汗血馬,後又經絲綢之路引進烏孫天馬和波斯騮馬等,品種顯著改良和優化。正如唐代詩人杜甫所詠:「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亦如元代楊載形容:「朝趨欲出飛鳥上,夕逝直與奔星齊。」敦煌城西南有一座古石壩,攔成小湖,名叫黃水壩,原名渥窪池。據說,當年漢武帝流放到此地,利用泥人誘捕得一匹日行千里的天馬,能飛奔如行空;自古以來,甘肅駿馬聲名大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