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玉皇登殿/輕 羽

時間:2019-11-18 04:24:52來源:大公報

  香港文化中心落成三十周年,暨粵劇成功「申遺」十周年,香港八和會館於大劇院演出《玉皇登殿》和其他傳統例戲,確實具有雙重意義。

  《玉》是廣東粵劇的「開台戲」,與觀眾現時仍然經常看到的《六國大封相》屬於同類戲碼。對比而言,《玉》劇更具濃厚的宗教思想,並隱含着傳統社會意識,例如宗奉祖師、忠君愛國、反清復明等。其娛樂性和故事性不及《六》劇,卻同樣需要眾多演員才可演出。經歷多年,《六》劇仍被戲班保存,並為觀眾及贊助商喜愛;《玉》劇則成罕有劇目,每遇特別節慶才會製作公演。

  《玉皇登殿》基本上純為排場例戲,演出並無具體情節及故事,只有做功、「牌子」曲及鑼鼓的串演。「做功」包括各種神祇的跳架、紮架、上天梯、上高台和椅子等功藝。與其說是一齣戲,不如說是一場藝術儀式,因其整體演出形式古樸,與近代通行由生、旦擔綱的粵劇大相逕庭。

  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的香港八和會館曾將《玉》劇修復演出,但因為科技尚未先進,故此修復後亦無完整紀錄,粵劇戲班往後亦沒再演出該劇。輾轉至一九九八年,阮兆輝與新劍郎等名伶決意對《玉》劇進行整理,他們分赴廣東與馬來西亞訪尋藝人,搜集資料,並依據加拿大資深藝人黃滔記錄的提綱與鑼鼓曲譜,並由新金山貞、尤聲普等負責進行排演,嘗試整理並重新演出該個非常珍貴的粵劇傳統開台例戲,其後並將該劇重登當年的第十七屆亞洲藝術節,動員本地六十多位紅伶一同演出。二○一○年,第三十八屆香港藝術節邀請香港八和會館製作「百年回顧八和鳴」,再次將《玉皇登殿》修復於舞台演出。

  是次《玉》劇再度公演,與前幾次的演出模式大致相同。另一方面,除了好些現時仍然活躍舞台的資深名伶,亦有更多新一代演員參演主要角色,冀望藉此為粵劇年輕化,增加活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