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想像共同體」\葉 歌

時間:2019-10-23 04:24:11來源:大公報

  手中的小冊子製作精美。圖片、文字搭配合宜,井井有條,內容中英對照。封面水墨渲染,黃、綠色為主,大鐵門敞開,水泥柱上的招牌上影影綽綽有「上海市作家協會」幾個字。書名分兩行,同樣中英對照:「2019上海寫作計劃」,「想像共同體」。回母校復旦大學短期訪學,恭逢盛會,巧遇今年「上海寫作計劃」的十位「駐市作家」來訪,與學生交流互動。

  上海作協從二○○八年起主辦「上海寫作計劃」,接受國外作家申請,評審後邀請其中數名每年九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來上海生活兩個月,希望他們體驗日常生活,了解城市經歷,為寫作提供素材和養分。除了參觀上海和國內其他地區,這些作家的一項任務是與當地高教、文藝機構互動交流。

  今年來訪的十位作家來自亞、非、歐、美各地:英國、俄羅斯、波蘭、埃及、牙買加、泰國、巴西等。有男有女,有的是本國文壇冉冉上升的新星,有的人到中年,功成名就。有的專攻小說創作,有的是劇作家,詩人,歌手或雜誌編輯,身份多元。他們走向文壇的經歷也不同,如俄羅斯作家曾是專為戒毒少年進行心理診療的醫生。

  今年「上海寫作計劃」的主題為「想像共同體」,大概是希望通過中外文化交流、撞擊提升靈感,引發討論。不過,通用語言是英文,不是中文。儘管配備翻譯,來訪作家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難免受到限制。我由此想到由著名華文作家聶華苓和她的丈夫、詩人保羅安格爾於一九六七年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兩者出發點不盡相同,但節目安排相似。而即便美國的項目歷史悠久、享譽海外,仍不免引發他國作家對「英語霸權」的擔憂與詬病。

  逢周一、三、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