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頑固的趣味\胡一峰

時間:2019-10-11 04:24:24來源:大公報

  趣味大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頑固的東西,比情感、思想更不易變更。我初到北方上大學時,有一位同學從貴州老家帶了一搪瓷杯的豆豉,每日挖了夾饅頭佐餐,奇異的氣味令不少人掩鼻色變;我若從老家帶些臭豆腐、霉千張,效果想來也是一樣。這是物質上的趣味。

  精神的趣味也是一樣,從小聽的讀的是《三俠五義》《楊家將》,再讀《射鵰英雄傳》《七劍下天山》如飲甘露,讀《巴黎聖母院》《紅與黑》,入口總覺苦澀。心裏告訴自己,這是世界名著,讀了大有裨益,卻也只能以吃藥的理智強行灌下,有無療效只有天知道。

  人的學問有多少,思想有高低,趣味的頑固性卻大體相同。百多年前,趨新的知識分子大都有舊學的「暗趣味」。魯迅先生抄古碑,胡適先生搞「國故」,此類看似矛盾的行為,史家總能解釋出微言大義,其實趣味之頑固恐是最要緊的原因。因此,趣味最像暗號,讓你我在茫茫人海中辨識出「自己人」。趣味也最不易偽裝,舉手投足,不經意間暴露你的來處。

  由此說來,趣味是文化的底層邏輯。趣味的改變才是文化最深層的變化。互聯網興盛以來,談「網絡文化」者日多。以我想來,真正的網絡文化必是以某種新的趣味為基礎。而這種新的趣味又是網絡生活浸染而成的。譬如「宅」,恐怕就可以歸為網絡塑造的生活趣味之一種。

  當時代前行,平常的生活往往就會變成一種趣味。在漢簡上發現一行漢人寫的公文,當年只是日常書寫,今天看來卻充滿了意趣。若我們認定網絡對社會之改變仍將擴展和深化,那終有一天,在早市買菜與人討價還價,或推着購物車在超市東挑西揀,將從生活變為趣味。彼時的生活固大不同,作為前網絡時代的遺民,我們對實體店、商業街乃至紙質書的趣味,恐怕還將存在,就像今天人們到或真或假的「古鎮」懷舊一樣。

逢周三、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