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談文論藝\文化自信\嘉 妍

時間:2019-10-07 04:24:09來源:大公報

  如果用一個詞總結上周,我會用「文化自信」。一周前的閱兵上,我特意起了個早,看了整場典禮。這次典禮展現出的令人震撼的氣概與活力,令人不由得心潮澎湃。甚至一向對中國持有偏見的德國電視一台也評價道,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了七十年以來最大的閱兵儀式。從前的發展中國家,現在已成了一位經濟巨人。成功的經濟是中國的道路。中國打算藉此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年後,中國正堅定不移地為成為世界強國而努力。

  這種成為榜樣的動力,不僅僅來自於經濟上的發展,更源於近年來不斷被提及的「文化自信」。

  經濟發展的進程與文明自身文化的崛起,應當是同步的。歷史上的強國無不有着極大的文化影響力,進入信息時代,文化的影響力更甚於以往。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動畫,甚至是韓國的流行樂,都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文化產品,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也逐漸依靠各類文化產品滲透出本國。文化產品的領先地位也給這些國家的國民帶來了強大的文化自信,甚至可以透過這些文化產品,輸出某些價值觀,輻射全世界。

  曾幾何時,香港也有着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從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到成龍、周星馳為代表的香港電影;再到張國榮、梅艷芳唱出的勁歌金曲,都在華人世界有着巨大的受眾,港人「獅子山下」的心態亦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但最近幾年,香港似乎失卻了這種影響力,原因何在?獨居一隅的島民心態與自命不凡的「中二病」形成了矛盾。對於本民族認知與認同的匱乏,令年輕人變成所謂「香蕉人」,黃皮白心,也使得他們成為了暴徒的主力。

  一個「禁蒙面法」已能令那些自稱正義的暴徒心虛。真正秉持正義的人並不會急於遮蓋自己的面孔,而會以兼容並包的氣度嘗試改變現狀,這也正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我想,那些不畏暴徒,發出「我們都是中國人」聲音的人,一定有着屬於自己的文化自信。

  逢周一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