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加之言/《下十字架》/王 加

時間:2019-09-11 04:24:19來源:大公報

  自中世紀晚期開始,歐洲掀起了一陣對言簡意賅的聖經故事進行美化並潤色的創作風潮。由魯汶「偉大的弓弩手行會」委約羅吉爾.凡.德.維登繪製的早期經典名作《下十字架》便在這種社會氛圍下誕生。這幅可能作為三聯祭壇畫中屏、模擬祭壇形狀呈「凸」形的名作描繪了耶穌基督在被釘死在十字架後被包括聖母瑪麗亞在內的九位親友緩緩抬下,圍繞其遺體哀慟的場景。畫家運用繪畫的平面語言實現甚至超越了壁龕內帶有立體浮雕的傳統祭壇所具備的功能和視覺表現力。耶穌搖搖欲墜的軀體與面無血色癱倒在地的聖母以相互呼應的身姿構成畫面的核心;身邊痛不欲生的眾人則均向中心聚攏。相比較恩師羅伯特.康平的同題材三聯畫,凡.德.維登在承襲中世紀傳統的純金色背景基礎上,除了將畫面內容徹底精煉簡化進而突出主題,還主觀地將幾乎和真人等比大小的人物「擠壓」進畫框中,結合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和傳神精道的神態刻畫力圖營造令觀者屏氣凝神的不安感。此作的點睛之筆在於掛在多人面頰上晶瑩剔透的淚珠。這一展現出比同時代大師揚.凡.艾克更富人情味、更感人至深的細節描繪,以其超越時代及宗教信仰、令觀者感同身受的普世情感訴求成為西方藝術史中偉大的傑作之一。

  《下十字架》不僅堪稱是出自西歐低地國家的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受難題材作品,更是影響並主導整個十五世紀歐洲藝術發展趨勢的巨製。畫作自完成後便令凡.德.維登在佛蘭德斯地區名利雙收,在他眾多追隨者中最著名的當數漢斯.梅姆林。他於一四五○年開啟的意大利之旅則將其名望擴展至亞平寧半島,以其作品中虔誠的宗教光輝與細緻入微的情感表達對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十字架》的版畫印刷品在畫家去世後於全歐範圍內廣泛流通,並被大規模複製、效仿和借鑒,直到十七世紀才因審美喜好的改變而銷聲匿跡。待到十九世紀中期,畫作終得以重現往日輝煌。

  (影響西方藝術史的百幅油畫名作)

  微信公眾號:Jia_artscolumn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