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食 色\中秋糰子\判 答

時間:2019-09-10 04:24:22來源:大公報

  中秋將至,但這個節日可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在我們吃着月餅聊着嫦娥玉兔的老生常談時,日本人也一家老小圍坐在桌前,抬頭仰望夜空。只不過桌上放的不是月餅,是一種叫做「月見糰子」的點心。

  其實日本的中秋節,正是一千多年前從中國傳入。而相似習俗被保留下來,月餅卻遺憾地失之交臂,取而代之的是用糯米做成的白色糰子。傳統的月見糰子沒有任何餡料,只用糯米粉、粳米粉加砂糖和水混合,搓好後放滾水中煮幾分鐘即可,搭配豆粉食用,軟軟糯糯口感跟年糕非常類似。在眾多日式甜品中,算是極簡的一款了。

  有趣的是,在日本的不同地方,月見糰子竟然發展出「百花齊放」的格局。且不說如今流行的紅豆、芋頭或水果等各式餡料,從形狀上也能辨別「出身」:關東出品最符合我們腦海裏對「糰子」圓滾滾的定義;重口味的關西則是橢圓狀,外部還會包上一層豆沙;靜岡的糰子中部凹陷,看上去像一個扁扁的窩頭;沖繩人則會在糯米糰上鋪滿大粒紅豆,稱之為「吹上餅」。這樣看來,就如同中國的廣式月餅和蘇式月餅,相同的美食在不同地方有了各自的表達方式,吃上一口,就能緩緩浮現出那裏的地域和時空。

  雖然在日本不算大節日,也沒有法定假期,但這裏的中秋卻有兩個。一個是農曆八月十五,也被稱為「十五夜」或「芋名月」,除了這一天還有九月十三,叫做「栗名月」或「豆名月」,人們會用栗子、芋頭等供奉月亮,表達對秋天豐收的感激。作為「十五夜」的象徵,月見糰子的數量和擺放也有講究,要放上十五顆,擺成金字塔的形狀壘起。別看現在它的大小跟湯圓無異,吃起來也容易入口,但傳說江戶時代可是足足十公分的「巨型糰」!那真的是可看不可吃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