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學習貧窮/輕 羽

時間:2018-09-19 03:17:21來源:大公報

  近年好些印度電影在香港市場叫好叫座,除了因為故事有趣,演員生動,也許是其主題超越國界,能夠觸動各地不同觀眾。不過話雖如此,電影的成績總有參差,並不代表每齣印度電影都是佳作。

  最近公演的《起跑線》便是典型例子。男主角出身平民家庭,憑着後天努力而成為富貴商人,住洋樓、開名車,並有一位賢內助和小女兒。男女主角都是印度的中產階層,希望小女兒能夠進入名校,日後平步青雲,躋身上流社會,不與貧窮為伍。

  故事就是圍繞着男女主角想盡辦法為小女兒報讀名校。他們首先要參與訓練課程—並不是訓練小孩,而是訓練家長如何應付面試;接着他們便要到心儀的學校視察,以為知己知彼,便可百戰百勝。家長雖然付出百般努力,但當然事與願違。最後他們選擇了旁門左道,就是假扮窮人,希望藉着印度政府分配給低下階層子女入學的名額,讓女兒能夠進入名校。

  這令我想起一九五四年香港拍攝的黑白粵語電影《父與子》,吳冠城(張活游飾)為了讓兒子(阮兆輝飾)去貴族學校升學,不惜「打腫臉皮充闊佬」,帶兒子去上流社會家庭作客,但是兒子的純真戇直,卻令到父親自覺顏面無存。

  《起》電影的情節剛好相反,故事中的父母為了瞞天過海,於是要搬遷到貧民窟,與印度社會的低下階層作鄰居,從而產生不少「錯摸」的誤會場面,令人啼笑皆非。看戲至此,我覺得整個故事的訊息稍為混亂,導演着眼於父母如何為子女的前途而拚搏,實際上男女主角在貧民窟遇到其他真正窮人的過程更具啟發性。由於窮人之間沒有任何利益衝突,故此各人都是本着真心真意與他人相處。生活上互相幫忙,遇困難共同應對。男女主角為了掩飾自己的真貌,於是要盡力學習周遭其他人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但正如戲中的一個配角說:「貧窮是學不來的。」我們只要努力以赴,亦能在貧窮中得到快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