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灣區舉辦的全運會,吸引了包括國際奧委會在內的海內外體育界關注。中國社會發展在近代逐漸落伍於西方世界潮流,而國際現行競技體育項目起源於古希臘、定型於近代,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國古代沒有體育運動,甚至中國人體質不行等錯覺。好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迅速趕超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競技體育強國,包括在長短跑、跨欄等體現身體硬實力的項目上斬金奪銀,證明近代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東亞病夫」等是污衊不實之詞。體育,除以田徑項目為主的競技體育之外,還有以愉悅身心為目的的「娛樂體育」,以軍事訓練和實戰需要為導向的「軍事體育」等等。這兩方面中國古代恰恰十分突出。
「蹴鞠」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足球運動,南朝人宗懍《荊楚歲時記》稱之為「打毬」,鞠與毬同,即皮毬(同球)。蹴鞠就是踢球。它經歷了從軍事體育向娛樂體育項目的演變。西漢皇族劉歆《七略》說:「蹵(同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即相傳六千年前黃帝時代發明。至戰國時代大行其道,屢見於《戰國策》記載,齊國都城臨淄就十分流行。這項運動長期流行是因為,一是與治國之道有相通之處:「王者宮中必左墄(左階是一級一級的台階)而右平(右階是平面斜坡)。墄,猶國也,言有國當治之也,蹵鞠亦有治國之象。」二是其中蘊含着軍事原理:「蹵鞠,兵勢也。」其比賽規則、攻守形勢,包含不少軍事戰略戰術。於是以這項運動訓練士兵,並從中考察武士們的材力,作為「講武」之一,「至今軍士羽林無事,使得蹵鞠。」
早期的鞠球以皮製作,裏面填充毛髮。到了漢唐,這項運動繼續發展興盛。至晚唐,球面已由原來的兩張皮縫合,發展成六張或八張尖角的皮革縫合而成,球體更圓了,球內以充氣的動物膀胱為內胎。宋代商品經濟活躍,城市化發展,有閒人士增多,開展蹴鞠運動。皮球的製作工藝也更加考究,由十或十二張牛皮,「實料輕裁,密砌縫成」,「不露線角」,球的大小、重量有統一的規格:「正重十四兩」,打揎注意「堅則損腳寬難踢,直須停當十分圓」(《蹴踘譜》),球因而更容易操控,踢起來觀賞性更強。宋代蹴鞠開始向娛樂體育方向發展。流行範圍也更廣,上至帝王士大夫,下至市民百姓,還出現了專業組織──球社活躍在社會上。南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稱:「四海齊雲社,當場蹴氣毬。作家偏著所,圓社最風流。」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當時國家球隊左、右軍各十六人,由球頭、蹺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組成,也有聞名一時的球星。《水滸傳》人物高俅就是宋徽宗當皇帝之前踢球的球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宋代「蹴鞠紋青銅鏡」,直徑十點六厘米,厚零點六厘米。鏡背面鑄造兩女、兩男兩軍對壘踢球的情景。畫面背景是中央堆太湖石假山的園林,女、男兩組分列左右兩側。右側一頭戴襆頭的男子,剛以右足將球踢出,身後另一男子鉚足了力氣,全神貫注準備隨時發力迎球,下一球可能就是奔他而來;迎面左側梳高髻的女子,出右足迎接飛奔至腳前的皮球,雙臂大幅前後甩動,助力腳下反擊動作,身後的女子暫時放鬆運氣,等待後續來球。反映的是比賽緊張激烈進行的狀況,也說明銅鏡的主人是踢球愛好者或球迷。蹴鞠已於二○○六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射箭是中國古代持續時間最長的體育項目之一,而且兼有競技體育、娛樂體育、軍事體育多重性質。商周時期,射箭不僅是實戰技能,也是貴族階層必備的教育課程。綜合先秦文獻《周禮》、《禮記》的記載,射禮分大射、賓射、燕射、鄉射四種。大射,天子、諸侯祭祀前,選擇參加祭祀人而舉行;賓射,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燕射,平時燕息之日舉行;鄉射,地方官為薦賢舉士而舉行。比如今國際奧運會射箭項目分得更細。觀射的核心要義見《禮記.射義》:「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強調通過射箭動作,觀察人的內在修養,心志是否專一,道德品行是否純潔。射禮一直保持到明清時期,其中明萬曆二十八年(一六○○年)至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皇家每年在大內景山觀德殿舉行射箭儀式,「觀德行」。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青銅作冊般黿」,時代為都城已遷至今河南安陽的殷商時期。通長二十一點四厘米,寬十六厘米,通高十厘米,重一千六百克,器表刻銘文三十三字,可以證明商代對射箭的重視程度。銘文說:丙申之日,商王來到洹水,捕獲了這隻巨黿。當時王發現黿之後,先射出一箭,一旁的贊射者隨即佐王連射三箭,四箭全中。商王命寢馗把射獲的黿賞賜給臣子作冊般,命其將此事銘記於鼎彝寶器上。作冊般照辦了。青銅黿作爬行狀,伸頭,尾左偏,四足外露,爪下各有一方鈕作為支撐。頸側及龜甲上插有四箭:左肩部一支,背甲左部二支、右後部一支,皆為箭經強力射入體內後露出的尾羽部分。箭杆尾部末端還有溝槽一道,表示張弓時便於箭尾扣入弓弦所設的「比」、「括」,傳真寫實。
中國古代在競技體育上也毫不遜色。《周禮》、教育家孔子皆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基本才能和技能教育訓練學生,那時的讀書人可不是書呆子。唐宋元明時期盛行的「捶丸」,被稱為中國古代高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