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啟德體育園主場館工程團隊藉整合不同BIM技術,令設計與審批流程節省八成時間。
【大公報訊】記者鄭文迪報道: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未來數年,BIM將是推動工程數碼化及管理建築生命周期的核心支柱,發展局會聚焦兩大發展方向,包括推動BIM軟件多元化及積極構建國際openBIM(開放式建築信息模擬)標準的協作平台,以及持續支持技術創新及擴大應用層面,例如結合人工智能(AI)等。
甯漢豪昨日在網誌指出,發展局未來會以「提效、提質、提速」為目標,與業界及學術界緊密合作。甯漢豪提到,為加強支援業界人員,發展局自2018年起透過「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業界採購BIM軟件、設備及人才培訓,涉及資助逾2.2億元。為將技術擴展至中小企及分包商,實現協同效應,發展局於今年10月推出多項優化措施,加強利用基金培訓、資助及提供工種專項訓練,推動BIM普及至建築全產業鏈。
網誌分享了多個項目應用BIM的情況。其中,啟德體育園主場館項目匯聚了來自八個地區、超過140間公司參與設計及施工。工程團隊運用不同專業軟件進行設計、施工與生產,在共通的openBIM平台上整合不同的BIM技術,大幅提升設計階段的效率,更令設計與審批流程節省了80%時間。團隊憑藉BIM技術,在大型預製組件出廠前完整模擬了整個運輸、吊運及安裝流程,準確計算出組件到達工地的時間,及組件移入工地的路線;透過預先演練及優化模組設計和裝嵌工序,主場館內6000多噸的天幕鋼結構在一天內完成安裝。
此外,機電工程署正研究於政府場地內已備有BIM模型的機電設備,利用聊天機器人及大型語言模型,協助工程人員只需讀出語音指令,即可於數秒內快速由BIM模型及技術文件中搜尋所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