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淵源深厚/明朝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 後代福建尋根

時間:2025-11-21 05:02:58來源:大公报

  圖:福州白泉庵的琉球墓園內,長眠着明清時期跨海來閩的琉球人。\大公報記者何德花攝

  在福州白泉庵,有一座靜謐的琉球墓園。10座古墓埋葬着明清時期跨海來閩長眠於此的琉球人,有王府財政官、進貢船水手、負責朝貢翻譯的通事,也有來中國學醫的青青子衿。今年4月,「閩人三十六姓」後裔專程從日本沖繩跨海尋根,來到此墓園。一位金氏後人輕撫第八代祖父的墓碑,動情地說:「看到祖輩安息之地被守護得這麼好,心裏特別暖。第八代祖父當初那麼努力,我會繼續傳承。」

  明朝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他們大多是福州河口一帶善於駕船的百姓,為琉球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幫助琉球與中國開展朝貢貿易,推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謝必震介紹,這些閩人不僅負責琉球國航海、造船等交通事務,還從事外交文書編寫、漢語文獻翻譯和對外貿易等,其後裔很多躋身琉球國高位,被稱為「久米士族」。據不完全統計,閩人阮氏後裔現在在沖繩約有3500人,閩人梁氏後裔現在在沖繩約有1500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閩人三十六姓」就懷揣家譜踏上福建尋根問祖的旅途。

  沖繩保留漢俗禮儀 信仰觀音

  「歷史上,琉球先後向中國派遣了二十多批次史籍稱為『官生』的留學生,另有一部分人在福州琉球會館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他們被稱為『勤學人』」。謝必震介紹,這些琉球留學生所學內容十分廣泛,有天文地理、製瓷、製糖、紡織、冶金、農作物栽培、醫術、戲曲、法律等。此外,沖繩保留着許多中華文化傳統和漢俗禮儀比如中國農曆春節的傳統「過新年」、祭祖、祭灶、信仰觀音、石敢當等。在當地首府那霸西北部,還有一座仿福州名勝修建的「福州園」。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