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七日談(北京篇)/看到美好的未來\張頤武

時間:2025-10-01 05:02:42來源:大公报

  圖:以「神舟13號」載人航天任務為主題的紀錄片《窗外是藍星》十月一日起在香港上映。

  近期有兩部電影在電影院上映,一部是反映抗戰期間受難者面對日本731部隊暴行的《731》,一部是展現「神舟13號」飛船上航天員的故事和壯闊太空景觀的《窗外是藍星》。這兩部電影都有震撼力,也都讓人有無盡的感慨。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從苦難邁向輝煌的歷程,看到的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在涅槃重生中的面貌,看到了這個國家最終跨越歷史的悲情為人類作出新貢獻的無限可能。

  電影《731》是一段悲慘歷史的回顧,也是歷史中最深沉的傷痛的展現。它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文明的傷痛,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芒。殘酷的暴行和那些被當作試驗品的普通人的掙扎求存的努力產生尖銳的碰撞。那種在變態的殺戮意志下的實驗突破了人類最後的底線,也讓人看到了中國人在歷史中的慘痛過往,歷史的傷口上可以看到的是讓人難以承受的震撼。這裏有一種絕對的惡在展布自己,也是在這種惡的控制下的受害者的人性展現。創作者努力從「受難者視點」來感受和體驗,讓這些受難的普通人的生命獲得了重大的意義。他們生命的那些爭取不僅僅是見證罪行,而且是在傷痛中展現人的力量。這樣的傷痛甚至讓人難以直面,也讓電影在處理這個題材的時候面臨諸多表達上的難度。電影為了克服這些難度而進行的努力顯得相當艱難和未必符合所有觀眾的更多期待。電影直面了殘酷的暴行和極端的罪惡,同時也讓我們感到受害者的人性光芒和來自中華民族精神基因的堅韌和不屈。

  這努力值得我們珍重。這裏表現的中華民族的傷痛,也是人類共同的傷痛。它其實是一個偉大民族處於最嚴重的危機時刻所蒙受的苦難的一部分。電影也表現了中國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受難者在奮力爭取生存的權利的悲壯努力。最終他們呼喊出自己的名字共同希望把少年送出人間地獄的情節,當然是象徵性的,但也確實是感人的,讓人們看到了在那個歷史的幽暗時刻的人類的正面力量。而這力量正是中華民族和世界共同向上的力量。這也讓人們感受到只有讓中國從這一切之中站立起來,構築一個「新中國」才會有未來的前途。

  在抗戰時期,建立一個「新中國」的渴望,就是中國社會的共同祈願。在那個艱困和苦難時代,人們從來沒有喪失過民族信念。馮友蘭先生在那個時代寫作的重要著作《新事論》的最後寫出了一種信念:「真正底『中國人』已造成過去底偉大底中國,這些『中國人』要造成一個新中國,在任何方面,比世界上任何一國,都有過之無不及。這是我們所深信,而沒有任何懷疑底。」這個信念正是一個民族的力量所在。

  而《窗外是藍星》記錄了「神舟13號」上的三位宇航員進入中國空間站遨遊於太空之中,和他們窗外的那顆叫做地球的藍星相伴而行的歷程。這部紀錄片中的宇航員也參與了拍攝。宇航員在太空的真實生活和由宇航員王亞平做的畫外旁白,讓電影有了一種強烈的現場感,8K的高清技術讓視覺上的衝擊力更為強烈。這是擺脫了地球重力的漫遊,既是中國的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中國的技術和工業所支撐的人類發展的高度展現。我們可以看到當年人們所期望的那個「新中國」的高度,也是中國進入浩瀚宇宙的重要的節點。正是國家實力和普通人生活的巨大提升,才創造了走向太空的歷史條件。中國有了從太空審視地球和宇宙的視角,也有了對於人類未來的更大的關懷,這部電影也討論了地球家園和人類未來遠行的可能,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這個全新的「太空視點」的展現,是電影最吸引的部分,讓我們換一個眼光看待我們的世界。三個宇航員的視角下的中國和世界的壯闊山川和人類的那些創造的印跡讓我們沉浸,而宇航員們的自信從容、勇毅堅韌的狀態也是中國人的面貌和形象的一個部分。中國今天已經在努力為人類作更多的貢獻,也為這個國家創造了新的輝煌,也在引領着未來。

  中國的網友創造過一個詞「星辰大海」用來形容中國的未來目標,在這部《窗外是藍星》中,中國人已經置身於星辰大海之中,向着無盡的未來邁進。中國有了這個來自太空的視點和人類的更高遠的關懷,這是這個國家所達到的新高度。這個高度來自於中國人二十世紀以來的艱辛奮鬥,也讓過往歷史中的那些犧牲和苦難得到了歷史的報償。中國今天所站的高度,所具有的力量和所展現的願景,都是過往不斷奮鬥的成果,當然也是走向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的開始。

  曾經的過往到今天的現實,再到已經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未來,人們都能看到這個「新中國」所展現的力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