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客居人語/閒說稱呼\姚 船

時間:2024-11-04 05:02:01來源:大公报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傳統文化薰陶,對人際間稱呼十分重視。家庭成員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自不必說,姑姨舅妗、叔伯嬸姆也都叫得明白到位,讓人一聽就知道其血緣關係和輩分。

  在工作領域,同事之間稱呼雖可隨便一點,但對上司或更上一層領導,多把其職稱放在姓氏後面,以表尊重。那年我回故鄉城市,一位後輩親戚約好和我見面。同來的還有他公司的司機。寒暄幾句後,司機說:「鄭董,我先走。你要離開時打電話給我。」親戚點點頭。司機走後,我問道:「你什麼時候改名叫董?」他回說,「沒改,他是叫我董事長。」原來稱呼也能簡化。

  在加拿大,對父母同輩的親戚或他們的友人,稱呼就簡單得多。男的叫「恩哥」(Uncle),女的稱「安悌」(Aunt)。而對剛接觸的朋友,說聲「哈囉」,也是一種禮貌。在會議上或某些場合,則會客氣地叫先生,女士或小姐,這是在社會上最普遍使用的稱呼。在職場也如此,不會以職位打招呼。

  有位新移民朋友曾有點奇怪對我說,他到公司上班好幾天了,見辦公室的同事和主管打招呼,都是直呼名字,而主管也無不悅,這和在國內完全不同。我問,那你如何稱呼?他回說,自己不敢「放肆」,碰面時只點頭笑笑。我鼓勵他,不必過分拘謹,入鄉隨俗。下次你也學同事,這樣才顯得親和無拘束。

  有一次,幾個文友茶敘閒聊,其中一位不經意問我,你們家算是中西合璧,平時兒媳婦怎樣稱呼你,是不是跟兒子一樣叫法?這,我倒沒特別留意。記得大兒媳婦初次見面時,稱呼我「Mister」(先生),婚後好像沒再這樣叫了,大概不知叫什麼好,碰面笑着說聲「Hello(哈囉)」。直至大孫子牙牙學話,她問我:「中國人怎樣稱呼Grandfather(祖父)?」我說:「叫爺爺。」又補充道,「習慣上,媽媽也會跟孩子這樣叫。」她聽後會心一笑。以後見面或打電話時就叫「Yeye(爺爺)」,又稱內子為「Nainai(奶奶)」。叫得順口,聽着也舒心。

  至於小兒媳婦,至今見面時仍是「Hi(嗨)」一聲,然後和我親熱擁抱。這也是西人見面的一種禮儀和形式。我們從不計較中式還是西式,只要大家真誠相處、輕鬆愉悅。在有的西人家庭,甚至上下輩之間打招呼都叫其名,他們也並無覺得不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華人注重尊卑輩分,對稱呼比較嚴謹,不能逾越;西人則較為輕鬆隨意。這是由於歷史、地理、文化和習慣,造就了民俗的差異,並無好壞優劣之分。入鄉問俗,既牢記自身傳統文化,也要適當融入主流社會。

  人這一輩子,稱呼,一方面是人際交流的開場白,也是人生的標記。只是,它會隨着時間的流逝不斷變化。不管你在職場位置、職稱如何,一旦離開,都化為烏有,唯有年齡留給自己的稱呼,才會伴到最後。從小時候被人叫着小名,到結婚有了孩子,被稱為爸爸、媽媽,以後又升級做爺爺、奶奶。而在社會範疇,從被稱阿哥阿姐,到叔叔阿姨,以至公公婆婆,這些稱呼一路「走」來,才是歲月真正留下的聲音和符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