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搶演唱會的票是國內才會發生的事情,在音樂藝術愛好者聚集的柏林,「搶票」可是常態。
想起寫這個話題,得從前一陣子五月天演唱會網上放票開始說起。五月天的演唱會將於十二月一日在柏林一個不算太大的演唱會廳舉行,僅此一場。正因為是一個不大的場地,坐票可能大約只有小幾百張,大部分的票都是舞台下的站票。柏林的華人們摩拳擦掌志在必得要搶票,畢竟好多都是聽着五月天的歌度過的青春,所以這一把懷舊的情懷都戳中了大家的心。
九月中旬官網放票當日,大家都定好了鬧鐘,一到點兒便開始搶。票價比想像的還是貴一些,站票兩百多歐元起,坐票得四百多歐元。相比之下,疫情前陳奕迅張學友來巴黎開演唱會,最貴的VIP票也才三百多歐元。然而這毫不影響百分之九十九的票在五分鐘之內都一搶而空。華人群裏熱鬧非凡,有「捶胸口」怪自己手慢沒搶到票的,也有抱怨票價太貴捨不得下手的,當然還有搶到票興高采烈滿懷期待的,好不熱鬧。
事實上,華人們搶五月天的票,僅僅是柏林各種演出活動音樂會等售票的一個縮影。最著名的,當然得數一年一度的柏林電影節售票現場。我還記憶猶新,柏林電影節把售票中心安排在一個購物中心,並且在每個購票亭前面鋪上了紅色的地毯,感覺買個票都彷彿走了一次紅毯。
柏林電影節搶票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首先,上百場次的電影,要看哪場,就是小型課題研究了。電影節組委會一般會提前一個月便開始發放電影節參映清單,加上內容介紹,這便是一本不薄的小冊子。上面的小字密密麻麻,研究「工作量」巨大,要徹底搞清楚着實需要花點功夫。所以從想看的電影,合適的時間,以及喜愛的明星走紅毯的安排,都會成為搶票選擇的關鍵。
為了照顧一些不便使用網絡購票的人群,現場購票成為了另一種受歡迎的選擇。很多網絡上「拚手速」輸了的人們,乖乖一大早便到了售票中心排隊,其中不乏「經驗豐富」帶着便攜板櫈拿着報紙的大爺大媽們。看上去,排隊已成為他們享受柏林電影節的一部分了。
除了類似柏林電影節、柏林愛樂樂團和一些大牌明星的演唱會音樂會,柏林還有許許多多來自世界各地小眾的音樂人見面會,小型歌友會等等。正因為柏林聚集了非常多的外國人,所以哪怕是再「小眾」,場面也不會冷清,一票難求的活動比比皆是。
有意思的是,經常看到「求票」信息的人們也充滿了好奇,便偏要想去看看這個買不到票的音樂會到底是什麼樣子。
柏林就是這樣,各種喜愛都可以混搭,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新鮮感的城市。
所以,她充滿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