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隻名叫鮑勃的流浪貓》二○一六年被改編為電影。\劇照
不管人生有時候會多糟糕,請務必給自己一次重生的機會,就像倫敦街頭的流浪漢詹姆斯.鮑文,在他最落魄的時候,偶然收養一隻無家可歸的小貓,竟實現了人生逆襲和自我救贖。
和世界上大多數流浪漢一樣,鮑文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多年前他因與母親吵架而從澳洲跑到英國投奔姐姐,起初在一間酒吧工作,當時他心懷夢想,要成為一名像「涅槃樂隊」中科特.柯本一樣厲害的音樂人。他為此付出過努力,包括組建樂隊,和別人一起開辦唱片公司,發行專輯等,可惜成績都不太理想,專輯只賣出了兩張。或許是事業不順,他染上了毒癮,不僅丟掉工作,也失去申領救濟金的資格,變得身無分文,最終被姐姐趕出家門。只有一條睡袋的他,從此過上了風餐露宿、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涯。
當時鮑文有多無助?他在後來出版的回憶錄《一隻名叫鮑勃的流浪貓》中說,因露宿街頭丟失了證件,加上根本沒錢買回澳洲的機票,他只能靠撿垃圾餬口,甚至曾在超市偷過東西,有一次更因吸毒過量差點暴斃街頭。他被社會遺棄和鄙夷,「像個透明的人,沒有人多看我一眼」,就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一天算一天。終於有英國慈善機構向他伸出援手,安排他去戒毒,並給他一處臨時棲身之所──面積不大的保障性公寓。為了應付日常開支,他每天去公共場所賣唱賺錢,有時也銷售《大問題》(The Big Issue)雜誌,日子雖然過得比以前安穩,卻始終處在社會邊緣,看不到曙光。
直到二○○七年春天,一隻流浪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鮑文的命運。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那是一隻受傷的薑黃色小貓,蜷縮在公寓的走廊裏,作為一個勉強度日的流浪藝人,他從未想過擁有一隻寵物。出於憐憫,他花錢給小貓治病,精心照顧牠,幫助牠恢復健康,然後將牠放回街頭,準備就此分別。但小貓卻鐵了心地留在他的身邊,還陪他一起去街頭賣藝。最後他決定收留這隻聰明的小貓,並依據自己最喜歡的美劇《迷離劫》(Twin Peaks)裏的殺手鮑勃一角給小貓起名鮑勃。在接下來的一年多的時間,鮑文和鮑勃這對人貓組合逐漸在歐美走紅,有人專程到他們慣常賣藝的地方打卡追星。鮑文也重獲新生,不僅與母親和好,也成功戒毒,更把自己的故事寫成書,甚至還買了第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並帶上鮑勃全球巡演,成了妥妥的人生贏家。
鮑文的故事還被搬上大銀幕,二○一六年,根據他的回憶錄改編的電影《流浪貓鮑勃》在全球公映,獲得好評如潮,片中出演鮑勃的就是小貓本尊,牠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最有知名度的貓,其戴着小圍巾的標誌形象深入人心。用影評家的話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感人至深、積極向上的故事,還告訴人們如何去愛與被愛。為什麼一個生活拮据的人,願意收留一隻流浪貓,並拿自己少得可憐的積蓄,去為與自己無關的生命爭取一個活下去的機會?或許是內心受傷的鮑文看到這隻小貓,就像是看到了苦苦掙扎的自己,某種意義上他們是相互溫暖和治癒,是對彼此的成全和救贖。
可世間之事,往往無法盡如人意。二○二○年,鮑勃死於一場交通意外,讓眾多粉絲為之心碎,對鮑文來說更是晴天霹靂。為了紀念這個來自喵星的小天使,人們在北倫敦為牠設立了一座雕像,碑文上刻有鮑文的一句話:「鮑勃永遠是我的摯友,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正如他在揭幕儀式上對鮑勃以人類相稱,「從我遇見他的那一刻起,他就豐富了我的生活。他拯救了我,也感動了數百萬人的生活,我為鮑勃感到無比自豪,並感謝我們共同度過的時光。」
故事到此並未結束,鮑文失去鮑勃,也失去了精神寄託,他開始自暴自棄,重新吸食毒品。他在回憶錄中曾提到過找不見鮑勃時的絕望:有一次鮑勃受到驚嚇走失,尚未戒掉毒癮的鮑文,頓時變得六神無主,腦海裏就有聲音和慾望誘導說「來一口」吧。有誰能想到,這段話竟一語成讖。如今再次吸毒讓鮑文敗光家產,還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最終兩手空空,又變成流浪漢,十餘年的風光如南柯一夢,醒來後重回人生的原點。只是這次,他的身邊再也沒有了鮑勃的陪伴,這樣的結局未免讓人唏噓。
另外,要特別提一下鮑文銷售的《大問題》雜誌,其內容以生活和娛樂為主,創辦者是英國護膚品牌「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的創始人安妮塔.羅迪克,她的初衷是要拯救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因此半賣半送地將雜誌批發給他們,然後大部分收入歸他們自己。自一九九一年雜誌首次發行以來,吸引了不少流浪漢加入,他們意識到除了乞討、偷盜之外,還有其他賺錢的方式,如今銷售該雜誌已成為很多流浪漢一個重要的謀生手段。
該雜誌在發行二十周年紀念時曾提問:「大問題」的含義是什麼?答案是:面對混亂不堪和廢棄無用,要保有靈感和希望。比如對流浪漢而言,讓他們回歸社會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自食其力,唯有如此人們才更願意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