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回家之後,父親變着法子給我做不同的菜。而我,似乎為了應和這個變化和良苦用心,每頓飯前都拍了一張照片以作留念。
前幾天剛煮了麻婆豆腐,今晚又和我說要用新的烹飪技巧雞蛋炒飯給我吃。麻婆豆腐、宮保雞丁、回鍋肉,乃至於蛋炒飯,原本都是很尋常的菜式,但是我父親總能炒出花樣來。
這不,今晚謎底揭曉了,原來他用芥蘭菜去炒飯,這倒是很新鮮。而且專門用大火炒蛋,不將雞蛋打散混在飯裏,而是整片蛋清混在一起炒,用鏟勺切碎,最後再灑在做好的炒飯上。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吃完晚飯,回到書房,我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的日子,因為長期在外,大抵上自己很少做飯。倒是吃過不少外賣和餐館,從路邊燒烤到酒店自助餐都有,但從來沒有這種特殊的感覺,讓我感到親切。那是什麼呢?
是家的味道。
其實,小時候我是不太喜歡在家吃飯的。在我看來,家裏的菜總是那麼幾道,沒有什麼變化,而且父母的廚藝也不見得好。那時候我總希望能尋個機會,找個藉口,午飯不回家吃,在學校外面吃碗拉麵、炒飯、砂鍋牛肉之類的。用我的話說,就是「改善伙食」,遠比回家吃飯好。
或許是這次離家日久,回來之後,才漸漸喜歡上家裏的菜式。一方面是因為長年累月烹飪,父母廚藝漸長。另一方面,的確是遊子在外,方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都異常珍貴。
是啊,小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夠感受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可貴呢。往往,要經年之後,才會知道回到家裏和父母團圓,吃父母親手做的菜,是如此簡單樸素的快樂。每一道菜,都是家的味道。
臨睡之前,我反覆在想,原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