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黛西札記/當華美葉片落盡/李 夢

時間:2020-09-10 04:24:00來源:大公報

  圖:小澤征爾推出新唱片演繹《貝多芬第七交響曲》/作者供圖

  對於音樂家來說,生日時收到自己灌錄的唱片當作紀念禮物,是再開心不過的事情。本月初,日本着名指揮家小澤征爾(Seiji Ozawa)度過自己的八十五歲生日。唱片公司為慶祝他的生辰,發行小澤與齋藤紀念管弦樂團演奏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也巧,今年也是貝多芬二百五十周年生辰紀念。

  小澤征爾的貝多芬交響曲錄音,此前並不屬於我的心水之選。我們聆聽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交響曲,通常會選擇那些擅長演出德奧作品的指揮家,比如富特萬格勒或是卡洛斯.克萊伯。至於小澤征爾?還是欣賞他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或是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好了。

  然而,「慣常的認知」有時是一個危險的詞。「慣常」意味着既定,甚至意味着放棄自我挑戰與探索。對於時常在古典音樂世界中徜徉的樂迷而言,需要保持敏銳的觸覺,以便在慣常的(可能是帶有偏見的)認知之外發現新奇。而小澤與齋藤紀念管弦樂團(為紀念其導師、日本知名指揮家齋藤秀雄而成立)的「貝七」錄音,便可說是慣常之外的驚喜。

  從藝一甲子的小澤征爾,自從二十三歲贏得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冠軍,並在三十八歲那年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史上最年輕音樂總監以來,便一直是歐美古典音樂世界裏最富知名度的日裔指揮家。儘管有些樂評人認為他的技術不及朝比奈隆等日本前輩,也有人認為他對於浪漫派晚期作品的「過分寵愛」甚至固限了波士頓交響樂團對於拓展曲目庫的嘗試,但從來不會有人質疑小澤對於音樂的熱愛。他寂寂無名時隻身勇赴法國參賽,他因聆聽中國二胡名曲《江河水》而跪地落淚,他熱心扶持日本後輩音樂家,他十年前罹癌後仍堅持演出……如是種種都不難看出小澤對於音樂的執著與深愛。此版「貝七」中,最打動我的,也正正是這種「深愛」。

  「貝七」是名曲,意義無需多談。眾多指揮名家的經典版本在先,小澤此番錄音,不勝在技巧,而勝在真情實感。第一樂章開篇,他用較緩速度演奏,每個分句都做足功夫,繾綣深沉。較之「貝五」和「貝九」,「貝七」並不算篇幅宏大,而在小澤與樂團的演繹下,這首被華格納譽為「舞曲的神化」的交響曲,於高妙的節奏律動之上,又平添厚重與深沉。聽暮年小澤演繹貝多芬,宛若聶魯達詩中所寫,當華美葉片落盡,生命之脈絡歷歷可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