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換種心情看家務事\吳 捷

時間:2020-07-06 04:24:04來源:大公報

  家務事似乎永遠做不完:地板、水池要擦,衣服、碗碟要洗,還要當上海人所謂的「馬大嫂」(「買,汰,燒」的滬語發音,即為了三餐而採購、清洗、烹煮)……如此瑣屑點滴,耗去了相當一部分生命。更何況做家務就像練琴、練武,每天的維持,只是不退步的保證;稍一鬆懈,就會飛流直下,家中景況,彷彿葉芝(W. B. Yeats)的詩句「萬物分崩離析,中心難以為繫」 (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re cannot hold)。若是將做家務的時間和奔波仕途經濟的時間對立起來,看作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那麼家務事真是令人疲累的苦差。

  不過,換個角度、換種心情看家務事,其實也能看到不少積極意義。人嘛,總要為自己做的事情找點意義,否則,如何在這浮世快樂地生活?

  先不說那些長於收納或烹飪的家務達人。日本作家舛田光洋在二○○六年出版的《掃除力》(原名:用掃除力讓自己光芒四射)中說,對普通人而言,做家務有助於消除壓力、煩惱和不安,使人進入一種近乎冥想的專注狀態。所以他建議,「不順心的時候就擦擦鍋吧!」隨着污垢清除,打掃完成,人的心情也會隨之一振。他認為,掃除是最能體現「實踐即見成果」之處,由是也可以培養規劃並付諸實踐的能力:我準備今天打掃卧室,明天擦洗所有的水池,後天……

  我很讚賞舛田光洋的心態。我自己每當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工作幾小時後,特別喜歡做點洗碗、刷水池之類的家務事。在機械的動作中,大腦變得一片空白,從而得以休息。而且最近發現,一邊洗碗一邊聽貝多芬或蕭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樂,會有種奇妙的效果:手上是紅塵俗務,耳邊是仙樂飄飄,二者卻彷彿達到了對立又統一的境界。

  即便做不到充滿正能量,既然家務事每天有、做不完,那麼何妨在正式工作的間隙,硬着頭皮去一件件做掉。如村上春樹所說,在做不成想做的事的時候,只能將必做之事逐一消滅乾淨;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與其坐困愁城,不如在不勉強自己的前提下把握步調,盡量在這一限度中做到最好,徐圖恢復。家務事就是他所說的「必做之事」的一種,有助人「恢復」,而且符合GTD(Getting Things Done)的理念。如果感覺懶洋洋的,什麼都不想做,不如從做家務開始,讓自己先從肢體上動起來。做家務的過程就像啟動一列火車,只要動起來,產生了動量並逐漸積累,逐漸就會有做其他事情的意願和動力。

  所以人人,不限於女性,都應該做一點家務。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擰發條鳥年代記》和《刺殺騎士團長》中,男主角都是「家庭主夫」。他們在妻子上班後,把家裏整理得井井有條,然後外出購物,做營養且美味的午餐、晚餐。這些描寫其實是以村上本人的經歷為基礎的。他結婚之後,在開爵士樂酒吧之前,也有半年時間居家「主夫」。至今他仍喜歡動手做料理,自己熨熨衣服。宮部美雪的經典懸疑小說《火車》中,男配角之一因為擅長並喜歡做家務,乾脆開辦了家政公司,為社區裏其他人做家務,極受歡迎。

  村上在小說、散文和訪談中都提到過,人生就是走向失敗的過程,無論你怎麼做、怎麼保養,牙齒還是會蛀,肌肉還是會鬆弛,最後不免一死;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應破罐破摔、懶散度日,而依舊要扎扎實實奮戰下去。對普通人而言,在家務這樣的俗世瑣事上每日磨煉,用有營養的食物、明淨的居住環境來善待自己的肉身,通過用積極的心情做家務,讓自己昂揚振奮地生活,或許會帶來精神上的安慰或突破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