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如是我見\降調\姚文冬

時間:2020-01-29 04:24:00來源:大公報

  「氣乃音之帥」,人老了,氣息就不足了,又不肯降調,就不得不靠搖頭晃腦來「拔氣」了。所以,降調在京劇演唱中很常見。

  因私淑程派而聞名的藝術家新艷秋,逾九旬後,演唱依然從容、流暢、韻味十足。那年我們去南京拜訪,問她,您這麼大歲數了,演唱還這麼輕鬆,看上去一點也不累,有什麼訣竅嗎?新老說,有啥訣竅啊,歲數大了就降調唄,人嘛,就得順其自然。

  降調,是指戲曲伴奏時,胡琴在原來音階的基礎上,降低音高,以適應演員的調門,如把E調降為D調,或把D調降為C調。京劇唱段最初設計的調,叫做原調,由於個人條件不同,原調不一定適合每個人,若不改變伴奏的音高,唱起來就非常困難。我去票房演唱,琴師總會先問我,唱什麼調?然後,根據我的要求定弦。我發現,大多數票友,都會選擇降調。原以為,這是票友功力不及的緣故,其實不然,大師、名家,同樣會降調。程硯秋先生晚年的演出,唱腔低沉、婉轉、柔韌、綿長,十分掛味,聽得出來是降調了,對比他年輕時的原調,反而更有韻味。

  以前,遇到唱原調的人,我會肅然起敬,對自己降調演唱,則抱之以羞愧。以調門高低論英雄,也常被誤作衡量唱功的標尺。其實,降調與唱功無關。京劇講究「字、氣、勁、味」,沒說講究調門。我覺得,降調之後,氣息更充足了,在可控的音域裏,更能扣緊劇情、揣摩人物情感,並且有了施展「字、氣、勁、味」四功的餘地。若嗓音條件不允許,又要唱高調,就無暇旁顧了,往往顧此失彼,反而容易音色失常、荒腔走板。就如同一個人開車太快,對窗外的風景,車內的音樂就無暇顧及,倘若慢下來,不但身體會舒適、精神放鬆,視覺、聽覺裏也都有了內容,旅程也會因此而豐富飽滿。

  台上唱戲,台下做人。演戲與做人頗有相通之處。一個人選擇了低姿態,生活的空間會相應放大,凡事就有了迴旋的餘地,不僅能保證自己舒適、優雅地活着,還能輕鬆應對外界各種矛盾,並能贏得他人的好感。京劇的降調而求其味,與做人的低調以聚人氣,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