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閑話煙雨\美人計\白頭翁

時間:2019-12-24 04:24:05來源:大公報

  慮之者,漢之長公主之母呂后也,她的辦法也認為婁敬和親政策是救漢滅匈的大政方針,雖然近乎卑鄙,但呂后可捨不得自己的親閨女遠嫁,嫁到那種荒涼野蠻的夷地。她的辦法是「貍貓換太子」,是漢家女即可,何必吾之女也?至今第一位冒長公主之名遠嫁冒頓的女子沒有留下任何史料。從漢高祖始,自歷經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七十多年遠嫁、外嫁的漢王室女兒多達幾十位,沒有一位的婚姻是幸福的、美滿的,都是以淚洗面,委曲、痛苦、悲傷,甚至抑鬱而死。但也的確為漢邊境贏來了和平和發展,「文景之治」的確有「和親」政策的作用,但「和親」的婚姻卻很少有人翻揭,那畢竟是把漢家宗室女孩送進匈奴單于的氈房。犧牲一女兒,和平千萬家,既是犧牲,就當以國為重,誰讓你為漢家女兒?婁敬的「和親」政策,在歷史上第一個留名留姓的女子應為漢武帝時的「和親公主」劉細君。漢武帝的「和親公主」不再嫁給匈奴的可汗,而是嫁給西域的國王。漢武帝是用「和親」政策來組成反匈奴的統一戰線,構築他的消滅匈奴真正實現大漢的戰略部署。他於公元前一百四十年派遣張騫通西域,絕非像德國人李希霍芬在一八七七年所言,是開闢一條絲綢之路,他的出使使命簡單明快,就是要建立一條反匈奴的同盟,組成統一戰線。

  在西域三十六個國家中,烏孫王國最大,最有實力,但它是匈奴的盟國,要拉攏烏孫國,張騫的外交政策依然離不開「美人計」,「妻以公主」,對烏孫國實行「和親」嫁女政策。嫁去的第一位漢家公主即江都王劉建的公主劉細君,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女,因其父作亂被殺,劉細君一直養在漢家宮中。公元前一一九年,漢武帝嫁女,遠嫁的使團多達三百多人,運載的金銀財寶連綿數里,送嫁的就是張騫,使命是唯一的,不惜一切,破壞烏匈聯盟;不惜一切,結盟烏孫;形成南北夾擊,東西配合,對匈奴戰爭。

  苦了劉細君!嫁給完全陌生的一個老國王,舉目無親,張口無言,有言無話,無人能聽,無人能懂。其情其窘,如同盲人聾啞人,更何況,匈奴得知漢王朝使了「美人計」,意在拆散烏匈同盟,聯烏反匈,立即挑選一名更年輕,更漂亮,且能言善舞的匈奴公主也嫁給烏孫國的國王,與劉細君分左右夫人。其實,烏孫國國王還是有政治頭腦的,老而有謀,既不遠大漢,又不近匈奴,盡量保持等距離外交,當然他當年是匈奴扶上王位的,數典不能忘「祖」,張騫空有「美人計」。老王國死後,其孫子繼位,也「繼承」了他的這位奶奶。劉細君上書漢武帝,要求回娘家度其餘生。但漢武帝態度蠻橫,只有一句話:「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劉細君大概未能活過三十歲就鬱悶而死。

  從婁敬始出,到張騫力行,從西漢開朝到東漢年代,一共外嫁「和親」了多少「公主」似無準確記載,但無一是幸福家庭,美滿婚姻似有定論,和親多是哭的婚姻、淚的婚姻、血的婚姻,甚至死的婚姻。

(「悲莫悲兮,和親婚姻」之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